5种致命的吃饭习惯 劝你趁早改掉!


5种致命的吃饭习惯 劝你趁早改掉!

文章插图
“民以食为天”,吃饭除了给你不一样的美食体验,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一天少吃一顿,可能就会没有精神 。
然而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在饭桌上不注意这5个习惯,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健康风险,甚至诱发癌症 。
不分公筷,胃容易出事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经常在餐桌上互相夹菜,不分你我,一派祥和、亲密无间的气氛 。然而这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举动,却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
幽门螺杆菌传播是唯一能够在胃部生存的细菌,人一旦感染上,胃黏膜开始出现炎症——患上胃炎 。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肠化生代替胃炎,紧接着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在癌变的道路上越走越近,最后变成胃癌 。
除了不分公筷、互相夹菜、家长们的口对口喂饭、生吃食物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大力提倡公筷非常有必要,这样做并不是见外,而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同时家庭中实行分餐制也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
边吃边聊,容易卡喉
不少人吃饭的时候喜欢聊天,然而一旦分心,就容易造成食物卡住喉咙,处理不当分分钟要人命 。常见的鱼刺卡喉,它能刺穿食管和胸部主动脉,导致血管出现糜烂,大量血液流出,患者最终因失血过多而亡 。而吃花生、豆子、果冻等食物噎住喉咙,会堵住气管,如果不及时将异物排出,可能会造成窒息而死亡 。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既然吃饭那就要好好吃,专心享受美食,避免发生令人后悔的意外 。
只吃红肉,结肠癌找上门
有些人是“重度肉类爱好者”,每天吃饭必须餐餐有肉:秘制腌猪肉、碳烤牛肉、红焖羊肉……可以说是无肉不欢 。
这些常见的红肉含有亚铁血红素、大量的亚硝酸盐,在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刺激结肠息肉的发生 。虽然结肠息肉有恶性和良性之分,但是80%的结肠息肉都会恶化成结肠癌,从而威胁寿命 。另外,经常食用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食品也会引起结肠息肉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禽肉类不超过120克~200克 。所以,无论红肉多美味,为了健康,都要控制食量 。
太热食物,小心食道癌
中国人喜欢吃烫的东西,饭桌上都是热腾腾的补汤、刚刚出锅的炒肉以及冒着热烟的牛肉面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却警告:饮用超过65℃的食物,会有致癌风险 。因为食管粘膜的耐受温度是50~60℃,一旦超过这个温度,食管粘膜就会出现慢性损伤,表皮细胞开始进行修复 。在不断修复、不断破坏的恶性循环下,粘膜就会发生病变,从而诱发食道癌 。
食道十分脆弱,在以后吃烫食、喝热饮时,稍微放一放,吹一吹,都能避免食道被灼伤 。
大量喝酒,急性酒精中毒
外出应酬、招待朋友,总免不了要来一杯,毕竟“感情深一口闷”,“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然而一次性大量喝酒,会让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异常状态,其中心脏、大脑最为严重:
①诱发心脏病:冠状动脉痉挛和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
②诱发脑出血:兴奋交感神经、血压急剧升高,进而导致脑出血 。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引起的脑出血,占总死亡的1.3% 。
③窒息:酒精中毒者昏迷后,处于仰卧位会造成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缺氧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