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道理 两小儿辩日原文


两小儿辩日道理 两小儿辩日原文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的道理:大家可以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同时也告诉我们问题要分多角度来看待,事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 。
两小儿辩日道理 两小儿辩日原文

文章插图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道理 两小儿辩日原文】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注释游:游学,游历 。
辩斗:辩论,争论 。
故:原因,缘故 。
以:以为,认为 。
去:离 。
日中:中午 。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
及:到了 。
则:就 。
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
为:是 。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
决:裁决,判断 。
孰:谁,哪个 。
汝:你 。
两小儿辩日道理 两小儿辩日原文

文章插图
两小儿辩日赏析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 。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 。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
两小儿辩日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