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经传皆通之的传的意思 六艺经传皆通之中传什么意思( 四 )


文章的最后一段,交待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李蟠“能行古道”,就是指他能继承久已不传的“师道”,乐于从师而学 。因此这个结尾不妨说是借表彰“行古道”来进一步批判抛弃师道的今之众人 。“古道”与首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正遥相呼应 。
《师说》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 。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
《师说》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贞元十九年(803),因言关中旱灾,触怒权臣,被贬为阳山令 。
宪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后历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
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张“以文为诗”,作诗力求新奇,且多议论 。《全唐诗》存其诗十卷 。有诗文合编《昌黎先生文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