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景陵在哪里,康熙的墓在什么地方

康熙景陵在哪里

康熙景陵在哪里,康熙的墓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康熙景陵在哪里,康熙的墓在什么地方】康熙景陵地址: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陵东侧1公里处。
康熙景陵简介:始建于康熙十五年二月初十日,最终于康熙二十年二月营建告成 。主葬康熙帝玄烨,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从葬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 。
康熙的墓在什么地方康熙的陵墓(也叫景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 。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 , 位于唐山遵化马兰峪清东陵昌瑞山脚下,清孝陵东侧1公里 处 。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 。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 , 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与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孙女,废太子生母,康熙十三年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 , 康熙十七年逝世)、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之女,康熙二十八年病逝 , 死前一天立为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时为德妃 , 后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逝世)、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生母,康熙时为敏妃 , 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园寝,雍正元年追封为皇贵妃 , 迁葬景陵) 。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 , 但局部又有所改创 。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 。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 , 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 。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先皇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 。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 , 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 。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 , 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际样对称布置 , 于是当时的建筑设计人员就根据神路走向顺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现出灵活多变、步移景换言之的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和才智 。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 。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4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堵了盗口 。景陵背靠昌瑞山,南望象山,峰峙山川,山水交映可谓是景物天成堪称一处“上吉佳壤”但当时的风水家 , 堪舆家并不知道景陵处于地质断层地带上,一旦受到地震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地宫石卷走闪,石构件断裂 。这样的情况在其孙子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中就曾发生过 。裕陵比景陵晚建67年,但也和景陵一样裕陵也处于一个地质断层地带上 。嘉庆四年(1799年)也就是裕陵建成的47个年头在裕陵地宫的第一道石门上的月光石就出现了两道裂缝 , 嘉庆皇帝在乾隆皇帝入葬后立即在石门下支起了两根石柱 。到二十世纪70年代,这两道裂缝不仅越来越严重,同时又发现第二、第三道石门的上门槛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缝(因第四道石门上门槛是铜的 , 所以未出现裂缝)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在三个门口共支顶了10根石柱 。支顶石柱子后的16年来的事实表明,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如果不支顶这些石柱,其后果可想而知 。景陵所在的地段是比裕陵更为严重的地质断层地带,裕陵地宫尚且如此严重,比裕陵又早建67年的景陵地宫又当如何? 尽管盗匪极力搜寻,地宫内仍残存着一些文物,例如木质和丝织品 。并且每具棺椁也都是珍贵的文物 。景陵地宫内葬1帝4后1皇贵妃 , 墓主人之多、地位之尊贵(景陵地宫葬皇后最多),随葬品之丰富,可为清陵之冠,可以断言,景陵地宫内残存的文物必定不少 。康熙皇帝一生关注治黄治沙,在他身后尸骨却一直泡在水中 。地宫内残存的文物和棺木长期浸泡在含有大量腐蚀性很强的碳酸钙的水中,无疑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清理地宫 , 既可以将残存的文物进行保护,收藏入库 , 还可以采取排水措施,使地宫内不存渗水 , 这样,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文物,也对保护地宫极为有利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用棺椁土葬的皇帝 。通过清理景陵地宫 , 对于棺椁的形制、摆放的位置以及自来石、龙山石、香册香宝的形摆放位置等等一系列问题都 可以找到答案 。同时对于了解孝、泰二陵的地宫规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 。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 恩殿 , 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勿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 。另外还有多次火灾由于损失较上述两次较少故不一一列举 。综以上所述,景陵的发掘清理是相当有必要的,只有发掘清理才是对先人康熙皇帝真正的尊敬!才是对景陵地宫的真正的保护!才是对历史的真正的敬畏!才不会让自己也不会让后代遗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