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介绍:陆游,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 越州山阴人,陆佃之孙 。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 。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 。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 有《剑南诗稿》《放翁词》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 。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放翁逸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高宗圣政草》《陆氏续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人物?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 ,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其家学源远流长,祖父陆佃做过王安石的学生,是当时知名的经学家,父亲陆宰也是学者和藏书家 。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北宋都城汴京沦陷 , 二帝被俘 , 这就是两宋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靖康之难” 。陆宰被迫率全家逃难,尚在襁褓中的陆游此后便有了九年的流离生活 。“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痛苦经历,长辈们回忆南渡,“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 , 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跋傅给事贴》),这些都给陆游幼小的心灵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少年时陆游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雄心壮志 。[1]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二十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 , 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 , 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三十二年(公元1162) , 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公元1175) , 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 , 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 , 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春 , 抚州大旱 。五月大雨 , 山洪暴发 , 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 , 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 , 百姓饥困潦倒 。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 , 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 , 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 , 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 。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 , 表达他的为民之心 。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 , 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 。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 。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 , 卸职还乡 。不久 , 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公元1189) , 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2] 陆游 - 情感 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 。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 《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陆游 - 文学创作诗 他的诗产量极多,至老仍然创作不懈 。实际上创作了一万多首,经他自己删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
诗大致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少年到中年(46岁),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首,因陆游将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 。
第二期为46-54岁 , 诗约2400多首 。此时期因深入军旅生活 , 诗风变为豪放壮阔,爱国思想也更加提升 。此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
第三期为蛰居家乡到逝世,现存诗6500首 。数量之所以较多是由于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缘故 。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 , 再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并且其年事已高,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格和苍凉的人生感慨 。
不过即使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 , 但是他诗中还是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与传颂千古的原因 。其他也有较为平淡、清丽、甚至是奇谲的作品(诗集中有数百首记梦的诗),不过那是少数 。词 陆游不仅工诗 , 还兼长词 。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 。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 , 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 。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 , 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 。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 。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2] 诗歌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2] 书法 陆游擅长书法,书名为其诗名所掩 。他一生在书法上用过不少功夫,尤其在行、草书上取得的成就最大 。他喜欢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也喜爱杨凝式的行书 。他在《暇日弄笔戏书》诗中说: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杨凝式) 。同时也受到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 。南宋士大夫风行草书,而陆游能在其中独辟蹊径,卓然超群,给人以清新流丽之感觉 。他流传的书法作品比较少,墨迹有《自书诗卷》、《成都感怀诗帖》、《并拥寿祺贴》等;碑刻有《重修智者广福祥寺记》及《与玘公南山尺牍》七札等 。其中《成都感怀诗贴》和《自书诗卷》,疏放飘逸 , 气格雄健,播美于外,常为人们所乐道 。[3] 作品一览 《剑南诗稿》85卷
《渭南文集》50卷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放翁逸稿》2卷
《南唐书》18卷
《老学庵笔记》80卷等 。
其他尚有:《放翁家训》 《家世旧文》等 。《红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2]陆游 - 文化影响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 。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 。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 , 睡觉身满霜” , 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 。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 。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 , 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 , 有很强的感染力 。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 。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 。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