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朝花夕拾》无常阅读感悟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朝花夕拾》无常阅读感悟

文章插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 , 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 , 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
《朝花夕拾》无常阅读感悟本章鲁迅先生描述了许多的神 , 例如鬼卒,鬼王,活无常,死有分等 。但是这章却往往离不开“迷信”二字 。先是“死有分”,文中说到:“凡有进去烧香的人们,必须摩一摩他的脊梁,据说可以摆脱了晦气,我小时也曾摩过,然而晦气似乎没有脱——也许那时不摩,现在的晦气还要重罢 。”可见鲁迅先生通过说反话,说“不摩晦气还要重”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于迷信的厌恶和反感 。
在最后也谈到:“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鲁迅先生认为迷信这一些虚假的事是错误的 , 鬼神的事只得顺其自然,而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 而不是神鬼之类的手上 。
《朝花夕拾》中无常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无常的人物形象是: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很有同情心的人,看戏的都喜欢他,因为"他爽直,爱发言论,有人情,他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 。
鲁迅特别喜欢活无常,而不喜欢死无常 。当时社会背景 , 活无常就是白无常 , 但是鲁迅将他赋予了一种含义:人性化 。希望活无常可以看到并考虑、解决世界上这些恶鬼 。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做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朝花夕拾》无常阅读感悟

文章插图
全文赏析:
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 。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 , 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
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活无常先生”可以看出 。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富有人情味 。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 。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 。
朝花夕拾中无常讽刺了什么现象《朝花夕拾·无常》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 。后收入文集《朝花夕拾》 。
原文节?。?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 。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 。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 , 实际上并不然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 。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 。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 , 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
《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 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 , 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 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朝花夕拾》无常阅读感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