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的防护有哪些,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措施

核事故的防护有哪些

核事故的防护有哪些,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措施

文章插图
1、尽快进入室内,在室外停留的时间越长,吸入和落到身上的放射性物质越多 。
【核事故的防护有哪些,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措施】2、选择最好的隐蔽地点 。要选择密闭性比较好的房屋,如有地下室,到地下室去更好 。进入室内首先要关闭门窗,并且人不要停留在门窗附近 。
3、用湿口罩、毛巾、衣服等掩住口鼻 。可以挡住大部分可能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微尘 。
4、打开有线广播、收音机、电视机(调到本地台),尽早了解事故情况和当地政府的指示,当地政府可能会发放预防药物 。预防药物服用的时间和剂量 , 一定要遵照说明 。
5、撤离是高一级的防护措施 。如政府通知撤离,居民应做好暂离家的准备,根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 , 携带最低数量的必要用品 , 到规定的集合地待命,然后有秩序、有组织地撤到指定地点 。
6、保持镇定,服从指挥,不听信小道消息和谣言 。
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措施答:(1)人防工程防护 。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抗力高、防“核、化、生”武器性能全面、可长期使用等特点 。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 。因此 , 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就是进入人防工程 。在战时,利用人防工程能坚持生活和工作 。在平时,城市发生地震、漏毒等突发性事故时,人员也能利用人防工程做应急防护之用 。
核事故的防护有哪些,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措施

文章插图
(2)室内防护 。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者墙根处卧倒 , 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和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 。掩蔽位置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尤其要避免被抛出的玻璃碎片击伤 。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可采用个人防护办法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或迅速进入人防工程 。
核事故的防护有哪些,核爆炸时应怎样进行防护措施

文章插图
(3)室外防护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 。暴露人员的防护动作要领是: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停止呼吸15~20秒 。就近利用土丘、矮墙、花坛等地形地物防护,地形地物较小的可面向爆心 , 较大的可横向爆心卧倒 。也可以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跪、坐或卧于坑内、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 。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 。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 , 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 , 按人防部门的指示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 。
对核事故的防护措施一般是什么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防护措施:[1]
核电站周围的烟羽应急计划区半径为10公里,分为内区(撤离区,半径为5km)和外区(隐蔽区) 。公众在核电站发生事故时:
(1)保持镇定,服从指挥,不听信小道消息和谣言 。
(2)收看电视或广播,了解事故情况或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
(3)听到警报后进入室内,关闭门窗 。
(4)带上口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5)接到服用碘片的命令时 , 遵照说明,按量服用 。
(6)接到对饮用水和食物进行控制的命令时 , 不饮用露天水源中的水,不吃附近生产的蔬菜、水果 。
(7)听到撤离命令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家电、家具、家畜等不要携带;听从指挥 , 有组织地到指定地点集合后撤离 。
(8)如果检测到身体已被放射性污染,听从专业人员的安排 。
核袭击最好的防护措施(1)核爆瞬时效应防护 。主要是利用工事进行掩蔽 。永久工事的防护效果最好,野战工事的效果也不错 。山洞、土坑、沟渠、涵洞等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当发现核爆闪光时,立即背向爆心卧倒 , 可减轻伤害 。装甲车辆乘员,可利用车体进行防护 。武器装备和其它军用物资的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和地形、地物加以掩蔽 。利用坚固、耐热的护罩或护套等遮盖,或者涂刷防火涂料、白灰浆和泥土等,亦有防护作用 。对于电子器材,采用气蔽、接地和增加保护装置等措施,可防护核电磁脉冲的破坏; (2)放射性沾染防护 。主要措施有:在核袭击后,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人员活动的地区进行辐射侦察,查明沾染区情况;人员要力求避开在沾染区或高照射量率的地区行动;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尽量乘坐车辆,在沾染区作业时要尽量缩短时间;充分利用工事、建筑物和山洞等气蔽物进行防护;及时穿戴个人防护器材,防止人体受沾染;对撤离沾染区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等 , 进行沾染检查;受染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物品,在撤离沾染区后,要尽快进行洗消,以消除沾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