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有那些方面的知识要写6个

空气有那些方面的知识要写6个

空气有那些方面的知识要写6个

文章插图
空气:指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 。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气态 。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 。
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以氮气 , 氧气为主 。
空气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
空气是有重量的,一桶空气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本书中两页纸的重量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空气知识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 P等 。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 KClO3 SO2 等 。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 , 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 SO2等 。
【空气有那些方面的知识要写6个】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 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
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 , 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
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①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②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③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
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 , 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 , 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 (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 , 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
拓展: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 。按体积分数计算 , 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 , 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
(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 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