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徒法不足以自行是什么意思

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
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出自《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
《孟子》:
【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徒法不足以自行是什么意思】《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 故总谓之《孟子》 。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
徒法不足以自行是什么意思孟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制订实施了,并不代表它就能自动发挥作用 。如果仅仅有了法律,人们却不认知它,那又怎么去遵守它呢?法是一种规则,是蕴含着强制和暴力的规则 。但是法律要想发挥它的作用 , 靠的又不仅仅是它的暴力,还要靠它本身的威慑力 。法律好比是围栏,是路标 , 是尺度 。只有知尺才有度,只有知禁才有止,只有知界限才不逾越,只有知方向才不误入歧途 。这正如走路,前边有荆棘,有泥泞,有悬崖,如果明知而仍然要走,结果自讨了苦吃,那是罪有应得;如果是不知者误闯泥沼,那可就是计划之外了 。然而,对这不知者 , 如果不惩罚,则有社会危害性,如果惩罚 , 则是法律制定者所不希望的 , 也不是法律的本意 。由此看来 , 让人们认识法律 , 了解法律 , 知道了法律的严和威,才能够遵守法律,也才能够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
徒法不足以自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1、徒法不足以自行是一句汉语名言,读音是tú fǎ bù zú yǐ zì xíng,意思是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出自《孟子·离娄上》 。
2、作品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 , 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 , 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 , 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 , 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 , 继之以规榘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 , 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 , 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 , 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 , 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 , 下无学,贼民兴 , 丧无日矣 。诗云: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3、含义: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体现了法的局限性 。这也就是说法律除了规范以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 。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什么意思徒:只 。光有好的法令,并不能自行于世 。意思是法令 必须 要有人推行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徒善不 足以 为政 , 徒法不能以自行 。” 成语例句: 太常寺 少卿 许乃济疏言,烟禁虽严,闭关不可 , 徒法不行,请仍用旧制纳税,以货易货 。《清史稿?黄爵滋》
如何理解徒法不足以自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是一句汉语名言,读音是tú fǎ bù zú yǐ zì xíng,意思是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出自《孟子·离娄上》 。
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体现了法的局限性 。这也就是说法律除了规范以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 。

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徒法不足以自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孟子·离娄上》赏析: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最为严重的 。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没有禀告如同禀告过了一样 。
整个天下都非常快乐地要来归顺自己,把整个天下快乐地归顺自己看得如同草芥一般,只有舜能做到这样 。得不到父母的欢心,不能够做人 。不顺从父母,不能够做儿子 。舜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使父亲瞽瞍高兴,瞽瞍高兴而感化了整个天下 , 瞽瞍高兴而给天下的父子确定了伦常的范例,这叫做大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