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文章插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 ,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 ,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 ,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 , 其脉露,而意不浅 , 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 , 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 , 很有情味 。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 。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 , 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 , 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 , 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 , 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意是什么赠汪伦
作者: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 , 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
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 。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 可以边走边唱 。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
5.不及:不如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什么意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出自《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情是意思: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 ,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出处:唐代 李白 《赠汪伦》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 ,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应的成语是无与伦比wú yǔ lún bǐ【解释】伦比:类比,匹敌 。指事物非常完美 , 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 , 未有伦比 。”【结构】复杂式 。【用法】用作褒义 。用来形容正面事物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与;不能读作“yù”或“yú” 。【辨形】伦;不能写作“论” 。【近义词】无可比拟、前所未有【反义词】不相上下、同日而语【辨析】~和“无可比拟”都含有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意思 。但~偏重在“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无可比拟”偏重在“比拟”;即举世无双 。【例句】(1)新社会里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是~的 。(2)我国的民间刺绣;构想新奇;工艺精美;可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