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飞起来了作文 猪飞起来了( 二 )


自2018年8月辽宁发生首例非洲猪瘟以来,疫情迅速扩散至20多个省市,截止今年3月份,全国已发生110余起非洲猪瘟疫情 。在非洲猪瘟疫情叠加猪周期的影响下,猪肉价格浮现较大波动 。
在猪瘟初期(2018.6-2019.2),一方面由于生猪提前出栏屠宰导致供赠量大幅增添,猪肉价格阶段性承压,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呈点状散发态势,由于禁止生猪跨区运输,各地区猪价走势分化,因此集体上猪价上涨不显然 。但随追薯瘟持续蔓延(2019年2月起),产能出清过程不断加速,同时供赠端补栏意愿受到严重制约,导致存栏量快速下降,意味着后期猪价上涨压力较大 。根据农业部最新预料,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约摸超70% 。[1]
2. 找找猪周期的率先指标
【猪飞起来了作文 猪飞起来了】从历史数据看,生猪出栏同比、屠宰量同比与猪价走势基本一致 。在猪周期的整个链条中,养殖利润、存栏量、出栏量、屠宰量这四个变量都能对猪价产生影响,尤其是出栏量、屠宰量直接影响猪价,但两者都是价格的同步指标,无法起到预料作用 。
传统帅先指标——生猪存栏已经失效 。在过去很长一段光阴里,生猪存栏量作为猪价的率先指标效果显然(率先6个月左右) 。市场供赠由产能决心,未来市场的猪肉供赠由现有的生猪存栏量决心,因此生猪存栏量将能起到对未来猪价的预料作用 。仔猪的生长期在6个月左右,由此可以判断生猪存栏量应大致率先猪价6个月 。但自2016年年末开始,生猪存栏量(率先六个月数据)不断下降,而猪价同步下跌,生猪存栏指标已经失效 。
生猪存栏量指标之所以失效,缘故主要有两点:
1)母猪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MSY是指每年每头母猪出栏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年出栏生猪头数/年均匀能繁母猪头数作为衡量均匀MSY的指标,可以看出2009~2018年,全国均匀MSY值由13.2快速上升至21.5 。随着小规模养殖户逐渐出清,规模化养殖企业产能扩张带来的总体MSY上升趋势显然 。
2)环保去产能导致禁养限养区的散养户抛售存栏生猪或卖赠其他规模化企业,导致存栏数下降但市场供赠增添 。2015年起,新环保法、“水十条”等政策相继开始严厉执行,各省绿澍设定禁养区 。环保政策的收紧,规模化养殖的改革力度加大,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大量退出,减少了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 。但规模化养猪场的养殖技术和效率都要远高于散养户,导致规模化程度提高后,生产同样多的生猪需要的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减少,生猪均重提高速度也在加快,所以市场表现出生猪存栏量下滑但市场供赠并未收缩 。
利用养殖利润指标判断猪价走势 。养殖利润影响了猪农补栏的节奏,利润的多寡直接影响生猪的供赠,在整个价格供求链条中是比存栏量更早期的率先指标,由于其直接驱动供赠端的选择,指标的抗干扰性和正确度也更好,这里我们选取猪粮比价 。
根据养殖利润-补栏-存栏-出栏-猪价的链条,养殖利润的提升传导至养户做出补栏举动这一过程的时滞约1个月;补栏到存栏,即母猪幼仔哺育成能繁母猪约4个月,母猪怀孕产仔约4个月;存栏到出栏,即仔猪哺育成出栏肥猪约6个月,因此,猪粮比价大致率先猪价15个月 。
从猪粮比价看,即使不考虑猪瘟影响,预计猪价约摸率持续快速上涨趋势,直到7月份,之后猪价约摸有所归落 。但由于猪粮比价(滞后15个月)处于相对低位,叠加猪瘟带来的冲击影响,预计下半年猪价依然持续上涨态势 。
3.猪价上涨,如何影响CPI?
从4月份CPI走势不及预期来看,市场此前预料猪价上涨对于通胀影响时存在一定的高估,我们分析缘故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从经验规律看,CPI猪肉项的价格波动显然小于市场猪肉价格的波动,弹性仅为0.74,意味着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或者下降10%时,CPI猪肉项同比仅变幻7.4%,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猪价波动对于CPI的冲击;二是猪肉项在CPI中的占比并非固定不变的,月度之间存在适时的微调,我们发明CPI猪肉项同比增速和猪肉项权重成反比,当猪肉项同比下降较大时权重较高,相反猪肉项同比大幅上涨时权重较低,如2017年2月时猪肉项权重3.33%,而今年4月份降至2.15%,以猪肉项同比上涨10%为例,1个百分点的权重下调意味着对于CPI拉动作用下降0.1个百分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