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的主要著作与思想

孔子老子的主要著作与思想

孔子老子的主要著作与思想

文章插图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 。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 。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 , 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 。《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他先后写了《诗》、《书》,《礼》、《乐》,修《春秋》 ,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
【孔子老子的主要著作与思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 。著有《道德经》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1.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着《论语》中 。即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都有重要体现 。
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已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
2.孟子
孟子是我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
(1)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
(2)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
(3)孟子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 。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 。
(4)孟子提出“教亦多术”的教学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①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②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③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④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⑤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 。
(5)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 。
3.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他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 。《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 。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但庄子提出更多的是自身的修炼,也就是说更多的是让自己有道德,而不是让他人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倡导人类顺应自然 。
4.墨子
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
孔子庄子孟子老子孙子是哪个年代的孔子是“述而不著”,有人说孔子没有作品,也有人说孔子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 , 作《春秋》 。
但是,要明确的是 ,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 , 并不是孔子所作,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 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
孙子《孙子兵法》
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孔子 孔子: 思想: 教育: 著作: 老子: 思想: 著作:孔子思想行仁爱、利他、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著作《春秋》《论语》 。老子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著作《道德经》
老子,孔子,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 名丘,字仲尼 , 鲁国人 。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 ,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 , 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 , “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
相传 , 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 ,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 , 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 作《孟子》七篇” 。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 , 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 ,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 , 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 , 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 , 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 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 , 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 , 前后相随”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 ,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 , 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 , 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 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 , 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 ,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 , 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 。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 , 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
庄子
(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
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 。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 , 安居陋巷著书 。生活难以维持时 , 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 , 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 , 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 , 相位可谓尊贵至上 。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 , 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 , 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 , 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唐天宝元年(742年) , 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历代均有一些研究庄子的学者 , 其著作数百种 , 近年又有《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