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艿毛豆

中秋节为什么吃毛豆芋艿
毛豆在上海话中读毛豆荚,有吉音,寓意吉祥,多子多孙 。
芋艿,形状是圆的,意为团圆,也有好运来的谐音 。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艿毛豆】1、中秋节吃毛豆和芋艿是南方地区的风俗 。
2、毛豆的简介:学名是大豆俗称毛豆 。大豆古称菽 。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 。
3、芋艿的简介: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 , 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 。
老上海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毛豆、鸭子和芋头?
关于鸭子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 。但当时统制严厉 , 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 。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 。大家约定 , 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 。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 。关于芋艿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 。小时候 , 以前每当一盆芋艿一上饭桌,十个兄弟姐妹就你争我夺的一抢而空 。每个人手上拿着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圆芋头,用手撕下那一层层的皮,露出白嫩嫩的芋肉,将一头蘸满糖,一口咬下,满口甜甜酥嫩的口感,简直棒极了!
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 。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关于毛豆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 。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 , 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 。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资料来源: http://www.962360.com/goods-958.html
上海人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鸭子,毛豆和芋艿?
芋艿,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俗,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 。所以,中秋吃芋艿 , 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 。
鸭子,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 。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 。
秋分曾是中秋节,欢聚同食庆丰收
民间故事中,关于中秋流传最广的就是嫦娥奔月 , 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就是源自这个上古神话传说 。的确 , 中秋节的习俗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但起源却比神话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对天象的崇拜 。
越是不了解的东西越神秘,越神秘的东西越容易被赋予想象中的神力和崇拜 。古代,大家认为最神秘的东西就是天象,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对象,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都与之相关,比如七夕节、中秋节等 。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礼》中出现,唐代就已经有很多相关诗词,宋代以后日渐盛行,成为了我国阖家团圆,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北京博物馆学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彩萍老师介绍 , 中秋节,顾名思义,是仲秋之中的节日 。农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也被称作仲秋 。最早的中秋节就在八月,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秋分 。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艿和毛豆?。?
吃红菱——有“洪福”
据陶思炎教授介绍,中秋拜月是自古有之的传统,祈求月圆人圆,或多生多育,或早步蟾宫 。而拜月时的供品,就是月饼和瓜果 。供案上放的果蔬,北方有苹果、葡萄、枣子等,而南方则供芋头、红菱、石榴、毛豆等 。“这些不但是江苏地区的时令果蔬 , 而且还有象征意义 。”芋头象征相遇,红菱象征洪福 , 石榴多子,以此祈求生育 , 而毛豆则是用来喂月亮里的玉兔 。拜完月,这些供品就可以吃了 , 因此流传下来的中秋节食品就是吃月饼
和这些有象征意义的果蔬 。
“月饼在中国民俗中象征团圆、吉祥,是我们寄托节日情结的文化符号,尽管含油、含糖,人们不爱多吃,但是还要继续吃,以此感受我们的节日 。”而对于月饼的“异化”——过度包装和融入西方元素,陶思炎认为要加以引导,“月饼的奢华之风是与中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要通过市民的选择来引导商家改正错误 。”这个是南方的习俗 我们江苏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毛豆,芋艿和鸭子?。?
中秋节吃芋头盛行於南方,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 。当初汉人起义 , 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 , 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 , 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 据说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就由此保留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