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文章插图
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
此句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
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 , 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
采菊东篱下描绘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的景象 。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
全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采菊东篱下,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 , 山入眼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 , 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 。
所谓“忘言” , 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什么意思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
2、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3、释义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 , 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4、出处
晋陶渊明的《饮酒》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
二、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
【采菊东篱下,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 , 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 ,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
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 , 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
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
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 , 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