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却被无情伤的全诗,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情却被无情伤的全诗

多情却被无情伤的全诗,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章插图
【多情却被无情伤的全诗,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全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出自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 是一首对现实的调侃之作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
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在天空飞舞 , 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
围墙里面 , 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情却被无情伤的全诗,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章插图
“自古多情空亦恨,多情总被无情伤”:如果你多情,你就会经常因为多情而不能实现而留下遗憾,感觉痛苦;有情的人常常会被薄情的人伤害,而无情的人却很少受伤 。
“自古多情空亦恨,多情总被无情伤”一般为“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伤”【zì gǔ duō qíng kōng yú hèn  , duō qíng fǎn bèi wú qíng shāng 】 。
这句话出自两首诗词:
"多情自古空余恨"其实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诗,为“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 另外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说《花月痕》中有全诗 , 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
不为别离肠已断 , 泪痕也满旧衫青 。
"多情总被无情伤"源自"多情却被无情恼"来自苏轼的《蝶恋花》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校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什么意思?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译文: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 。声音渐渐消散了 。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
赏析: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 , 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 , 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 , 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 , 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 , 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 , 去想象 。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自做多情,单恋,对方很冷漠,自己很痛苦,如果你多情,你就会经常因为多情而不能实现留下遗憾,感觉痛苦 , 有情的人常常会被薄情的人伤害,而无情的人却很少受伤 。
多情,是针对一个人的性格而言,感性、重感情、感情丰富的性格叫多情 。多情和滥情、花心不同,滥情、花心是指没有原则性的动情,对谁都会动情,往往不会动真心 , 只是玩玩而已,多情是指一个人感情丰富,容易动情 , 但有原则性,是出于真心的 , 并且不一定会做出实际行动,甚至有时候多情的人可以相当专情 。
自古多情空余恨,无情反被多情恼什么意思"多情自古空余恨"其实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诗 。原句为:“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自古以来多情惹恨 , 用情过多去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徒留下遗憾伤悲 。
"多情总被无情伤"源自"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上阕写暮春自然风光,春去夏来 , 自然界发生了许多变化 。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色彩感和运动感 。“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对暮春景色的描述,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 。下阕写春游途中的见闻和感想: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 , 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 。“多情却被无情恼” , 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 。有声有色而又婉媚绰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