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哪一年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哪一年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哪一年

文章插图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8月1日 。1956年9月 , 我国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 。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 。前苏联方面的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 。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哪一年】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 。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 。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 。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 , 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 。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 。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 。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出现在哪一年1.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
2.
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 。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
3.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 是计算机的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哪一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58年8月1日试制成功,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 。
103机 , 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保存着 。
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部分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达40平方米 。它十分精密,在它的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 。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哪一年

文章插图
电子管计算机的历史
ENIAC及ENIAC的总设计师莫奇利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它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使用了飞机和火炮,猛烈轰炸对方军事目标 。要想打得准 , 必须精确计算并绘制出"射击图表" 。经查表确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弹正中飞行目标 。
但是,每一个数都要做几千次的四则运算才能得出来 , 十几个人用手摇机械计算机算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份"图表" 。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65年 。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中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
1958年8月1日,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这标志着由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 。103机采用磁芯和磁鼓存储器,内存仅有1KB,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 。仅一年之后,104机就成功问世,运算速度提升到每秒1万次 。从30次到1万次,只走过一年多的时间 。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哪一年

文章插图
简介:
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自行研制的“银河-I” 。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以上 。
“银河-I”研制始于1978年5月,在1983年12月通过国家鉴定 。在1984年,“银河-I”模型还在天安门前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检阅 。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哪一年试制成功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 , 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 。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