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作者名字怎么读,五陵贵公子下一句是什么

五陵贵公子下一句是什么

洛阳道作者名字怎么读,五陵贵公子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出自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原文:“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绿 。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剧孟不知名,千金买宝剑 。出入平津?。匝越壳已?。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春风二月时,道傍柳堪把 。上枝覆官阁 , 下枝覆车马 。洛水照千门 , 千门碧空里 。少年不得志,走马游新市” 。
储光羲(约706~763年),唐代官员 , 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 。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 。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 。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中 , 叛军攻陷长安 , 被俘 , 迫受伪职 。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 , 后贬谪岭南 。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 , 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洛阳道作者名字怎么读洛阳道
储光羲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
储光羲(约707—762),祖籍兖州(今属山东) ,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延陵)人,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任冯翊县(今陕西省大荔县)尉,后转任安宜县(今江苏宝应西南)尉、下邽县(今陕西渭南东北)尉、氾水县(今河南省荥阳市氾水)尉 。仕宦不得意,辞官归乡 , 后隐居终南山 。曾被任命为太祝,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陷贼于长安,任伪职 。脱身归朝,被贬岭南 , 死于贬所 。可见他生活道路十分坎坷 , 对公子哥儿们有不满之情,所以写了这首诗 。《四库全书》收《储光羲诗》五卷,《全唐诗》录其诗四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一首 。
《洛阳道》为汉横吹曲之一 , 本诗为储光羲所作《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组诗的第三首 。从该组诗来看,确实以洛阳为描写对象 。如第一首:“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绿 。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可见这首诗写的是公子哥儿们的游春活动 。
起句写道路很直、很宽、很平坦 。南朝宋鲍照诗《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中已有“驰道直如发”的说法 。
次句承上写春天,气候宜人 , 正适合出游 。“佳气”指美好的气象 。一个“多”字,含义十分丰富,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 , 譬如阳光明媚,山青水秀,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等等 。
三句中的“五陵”指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北五陵原 。这里地势开阔,风景美好 , 是汉唐时期豪门贵族与富商巨贾的居住区 。因此“五陵贵公子”泛指有钱有势的富家子弟 。
结句中的“双双”指成群结对,“玉珂”指马头上玉制的装饰品 。“鸣玉珂”指马在奔走时“玉珂”相互撞击所发出来的声音 。这句诗是写有钱有势的富家子弟们正成群结队地骑着马从眼前轻快地走过 。
这首诗好在最后一句,作者通过马的装饰品 , 来写马的高贵 。通过高贵的马来写骑马的人之有钱有势 。通过“鸣玉珂”写马的步伐是轻快的 。通过马的轻快步伐,写贵公子们正在得意洋洋地游春 。他们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整个春天都是他们的 。这首诗对所有这一切,仅作了客观的描写,但是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愤懑情绪,我们都是能感觉到的 。
洛阳道古诗朗读视频春夜别友人【原文】: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明月悬高树 , 长河没晓天 。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
【解释】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赏析】
(1)知识背景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54)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 , 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 , 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
(2)诗歌赏析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 , 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 ,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
颔联“离堂思琴瑟 , 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 , 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 , 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 , 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 , 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
(3)评析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 。“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 。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 , 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 , 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首联用对起格 , 语言富于对称美,同时也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 , 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 。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 。绮筵,华美的筵席 。这一联遣词华丽,铺陈宴会隆重热闹场面,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
筵席虽然丰盛,但它是为送行而设,因此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座的人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 。“离堂思琴瑟 , 别路绕山川”一联,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 。这一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鸹锨迩侔А倍浠觯?但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
第三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写夜空的景色 。这里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借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 。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消失在曙色之中 。这一联表面看象专写夜空,实则紧扣夜宴 。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人却没有散去,示写双方难舍难分,时间在不觉中逝去,通过夜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有感染力 。
【洛阳道作者名字怎么读,五陵贵公子下一句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