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云突变 30年老牌饲料企业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


市场风云突变 30年老牌饲料企业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

文章插图
大型饲料企业大力推行“逆势扩张,抢占市场”的策略,全面出击,四处建厂,挤占中小型饲料企业的市场空间 。
饲料厂成为过去,豪情从未消失
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地,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在邓小平“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的鼓动下,深圳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现代饲料工业的发源地 。在这个大背景下,1979年深圳市透亮华侨畜牧场饲料立成立,四年后因发展需要转为公司 。作为一家以内销为主的饲料公司,它的存在向来不太为众人所知,甚至个辞老透亮人都不太知道它的过往 。本期找找透亮记忆就带大家走进深圳市透亮畜牧场饲料公司(以下简称“饲料公司”),闻闻最早一批的职工范启芳、黄灿强讲述“饲料公司”当年的故事 。
来深找求梦想的青年
1958年,正值21岁的范启芳从部队退伍,年轻的他心中有着一股冲劲,想要在当时全国大发展的趋势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与朋友们的极力推荐,范启芳选择了深圳作为自己的首席立,而这也成为了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地方 。
与众多来深建设者一样,范启芳来到深圳历经了太多的艰苦时光 。“刚来深圳那会,我搞过建造,修过桥,基本上何处有工程我就去何处 。”范启芳归忆道,在部队上养成的吃苦耐劳在这里得到了充沛表现,虽然平日里辛苦,但自己也能在奋斗中找堤漤多的乐趣 。
1976年,来到深圳的第18个年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范启芳得知深圳市透亮华侨供销有限公司正在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范启芳报了名 。“没想到,最后我成功陷入了供销公司,这一做就是7年 。”范启芳说道 。在供销科的第七年,当时因为内部调动,他被调到了饲料公司任经理 。
据范启芳归忆,他初来饲料公司时,整个公司惟独22人,既要尽职全国各地原材料的采购,又要尽职将这些原材料打包分装到牛场,基本上常年处于满负荷状态,“初来的时候我也很头疼,22个人恨不得每个人当三个人用,但集团领导请求绝不能浮现断供的情况,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 。”最夸张的一次,从上午9点向来忙到了午夜12点,中间没有任何歇息的光阴 。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长年高强度的工作,不但没有磨灭饲料公司众人的工作热情,反倒让全公司众志成城,上下齐心 。“当时我们(饲料公司)虽然属于透亮集团的子公司,但尽全是自负盈亏,与集团进行分成,我们做得越多全体员工的工资就越高 。”范叔告诉采访人员,作为当时饲料厂的经理,他整日琢磨的就是如何提高饲料厂的营业额 。
饲料厂的饲料好与不好,取决于原材料的品质,而饲料公司想发展,首先需要保证的便是产品品质 。深深意识到这一点的范叔亲自抓货源 。“当时我们的合作伙伴很广,涉及黑龙江、济南、辽宁等地 。”范叔归忆称,为了确保拿到的麦皮、玉米等原材料是最好的,他带队去谈,一家一家的谈,基本走尽了中国北边大半个版图 。范叔介绍,光谈下来的光阴就花了整整半年 。
【市场风云突变 30年老牌饲料企业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把控住了原材料的品质,剩下的便是如何提高销量 。范叔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粮食部门、畜牧部门掀起了首席轮饲料业发展热潮 。而原本只尽职内销的饲料公司在发展热潮下,也不得不开始思索如何打开销路 。“当时我们专供的畜牧场也不全是用我们的饲料,也实用其他饲料厂提供的饲料,要是专做内销,我们一定只会越来越差 。”范叔说道,为了让饲料公司有更好的发展,当时自己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在做畜牧场饲料的同时,兼做鸽场的饲料,“当时深圳各地都有养鸽场,饲料的需求量尤其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