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史书是叫什么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史书是叫什么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史书是叫什么

文章插图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史书是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 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 , 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 , 学者难以遍览 , 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 , 继续编纂 。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 。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 。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 。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 。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借鉴以前发生的事情,才能更好的去知道一些道理 。形容我们应该做一个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人,通过以前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知道其中的道理用于以后的生活当中,才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
有志于治道的史书是什么《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 , 有资于治道”的史书 。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了历代治乱兴衰,以供统治者借鉴.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

资治通鉴起先叫什么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初书名并不叫《资治通鉴》 。


事实上,早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 司马光就已把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 , 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 。英宗看后颇为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 。






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说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还亲自为书作序 。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裁史书《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 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 ,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
在这部书里 , 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 , 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 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 , 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
“资质通鉴”的意思是什么《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主编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史书是叫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