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设计

文章插图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 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 , 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冀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材料 教案:wenku.baidu./view/51d8754ac850ad02de80417c.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材料 教案 文库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2 比的化简 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 ,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能正确读写带分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说说下面各分数所表示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能正确读写带分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说说下面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案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份数的分子 , 分母大小的比较中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掌握带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课课练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思 【比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下册定义、公式《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一、内容分配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数学思考 式与方程 常见的量 比和比例
一上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加减法、进位加法 求和应用题
求差应用题
图示加减两步应用题 钟表的认识(时针、分针)
一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图文应用题
表格应用题(练习中)
加减、比多少应用题 认识人民币
认识时间
二上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表内乘法 几个几的乘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的 长度单位
二下 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
三上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简单计算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巩固两步应用题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时、分、秒
三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巩固除法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解决问题 年、月、日
24时计时法
四上 大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速度
四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相应的两三步应用题
五上 回圈小数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
每一种方程对应一种应用题 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等式
五下 因数和倍数
分数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六上 倒数的认识
百分数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
按比例分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比
六下 负数 用比例解决问题
比例,正、反比例、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注:红字表示第一次出现的概念
二、相关说明:
(一)数的认识
按教材分配,每一册(除二上外)都有新数的认识 。由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的顺序来安排 。
1.整数
整数分四个阶段(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大数)来认识 。
在20以内,主要认识基数和序数 , 并借助数轴和计算器了解十进位制;
在100以内,主要学习学的组成、数位、读数和写数;
在万以内,结合计数器认识数位的读法和写法,主要是数的认识从1000扩大到10000,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数位,四位分级等,同时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位制,并第一次讲到了四舍五入法 。
2.小数
小数是分两个阶段学习的
三下 。初步认识小数,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定义象“0.25”的数叫小数,并没有从本质上去定义小数 。
四下 , 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过分数、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试图把小数的意义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定义为十进分数) 。
这部分主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 。
3.分数
分数分三个阶段来学习 , 三上是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没有定义分数,同时有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家段是在五下学习的,这个阶段要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约分和通分 。重点要认识单位“1” 。
第三阶段学习百分数,严格的说,百分数也不算分数,只能称它为“比” 。
4.负数
负数是第一次在小学出现,学生在学习以前,根据身边的哥哥姐姐已经接触到负数了 。所以这里只做负数的铺垫 , 为进中学学习有理数打下基础 。
(二)数的运算
分类 具体内容 举例 知识点 年级
20以内加减法、进位加法 1.认识加法
2.认识减法
3.“0'的加减法
4.加减算式各部分名称
7.9加几 1+2=3
3-2=1
3+0=3、4-4=0
5+2+1=8,8-2-2=4
4+3-2=5,4-2+3=5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认识加号、减号及加减法算式的读法 一上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8等
2.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想加算减、用10减等演算法 一下
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1.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30+2,32-2 , 10+20,30-20
35+3,35+30 , 35-2,35-20 一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进位加
2.不退位减、退位减
3.加、减法估算 36+30,35+34、36+35,
56-22
50-24 , 56-18 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二上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有退位 , 列竖式 1000+2000=、900+600=1500
1500-900=
650+340、440-15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下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减法
加减法的验算 这些内容在前一阶段都已经教过,这里重复一下,看不明白教材想干什么 。三上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2-0.6等有竖式 三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四下
分数的简单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1减真分数 三上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有趣的三角(练习中)
加减混合运算 五下
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乘法口诀
3.7的乘法口诀
4.8、9的乘法口诀
5.口诀表 乘号、读法、各部分名称 二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估算
笔算乘法
“0”的乘法 2*9=18、20*3=60
29*8≈240
竖式、18*3、24*9、638*8
0*7=0、508*3= 三上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300*10 , 300*30
18*22,18≈20,22≈20,20*20=400 竖式 , 算理 三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130*5,160*3
145*12,160*30 “格子乘法”,“铺地锦” 四上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积的近似值 五上
分数乘法 六上
表内除法 平均分、除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8、9的除法口诀求商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个 。2、每条限乘4人 , 24人要租几条船 。等 。没有列式,只是操作说明 。
12/4=3 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认识除号,及各部分名称 。二下
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除法竖式,及算理 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上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60/3 , 600/3 竖式和算理,试商 三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四上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小数
商的近似值 五上
分数除法 六上
四则运算 两步混合运算
“0”的四则运算 72-44+85,987/3*6,24*2+24/2 四下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四下
(三)数学思考(又称解决问题 , 俗称应用题)
这部分内容没有象老教材一样明确列出来,纵观整套教材也只有二下和三下解决问题独立成一个单元 。其余的全部分散在计算教学的后面,令你找不到南北 。例如,我找不到典型的相遇问题 , 却在二下找到归一应用题 。另外,这套教材不是按数量关系给应用题分类的,而是按算式给应用题分类的 。
(四)式与方程
这套教材只有在五上安排了式与方程这块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块内容增加了等式的性质和改变了解方程的方法 。在以往是根据算式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方程,现在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 。
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的同解原理:在方程的两步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方程的两边仍然相等;
在方程的两步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方程的两边仍然相等;
例:x-5=17
解:x-5+5=17+5 (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5)
X=22
(五)常见的量
除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外,我把常见的量都放在了这一块,是因为这些量都是在数的认识后马上认识的,或是交叉认识的 。例如,小数的认识就是建立的“量”的认识上的 。
简单说明:
1.时间 。
一上:认识时针分针,认识半时;
一下:又一次认识时间 , 认识了“分”,知道1时=60分;
三上:才完整地认识时分秒,会计算时间,计算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是多久;
三下:主要是认识年月日,但在这里又认识了24时计时法,从24是计时法出发计算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是多久 , 和时刻 , 时间的计算;
年月日的认识知识传统的概念,有算周年,没有算间隔天数 。
四下:在分配律后安排一个课时计算间隔天数,但计算天数又不是这节课的重点 。
2.货币
只是在一下接触一次,学习货币的进率和换算 。
3.其他单位名称的认识很一般 , 没有特殊情况 。
(六)比和比例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书95页答案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C=2πr=2*3.14*3=18.84cm C=πd=3.14*6=18.84cm C=2πr=2*3.14*5=31.4cm 3、小东有一辆脚踏车·大约需要多少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7道 (简单一点)1、一种商品降6元后为14元,这种商品降价百分之几?
2、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 。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3、王老师拿的钱只买语文书可买24本 , 只买数学书可买12本,如果两种书都买,而且数量相等,问一共可买多少套?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 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是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 。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6.生产一批零件 , 甲每小时可做18个,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 。现在由甲乙二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生产零件的数量之比是3:5,甲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7、一块长方形地,量得它的周长是48米,长和宽的比是5:3 。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冀教版一课一练六年级数学上册答案题吧 f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什么是借子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
二、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 。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 , 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参考答案对不起答案我没有,我想作业上的题对你来说是很简单的,你只是不想做而已,自己要多总结多思考,这样作业对你才能起到提高的作用,作业是对你学过的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了解,请你千万不要把它当成负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