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文章插图
第四章阐述的是心性,心空无?。畈厝粜?nbsp;, 唯有空才能包纳太虚,虽空无所有,却妙用无穷,越是空净,越是灵妙,心无所欲,自然没有棱角,心不被外境所转,自然不被外境所缠,和光同尘,随缘而住 , 随缘而往,心中没有成见 , 湛然明澈,说它有,却空无一物 , 说它没有,却灵应无边,所以 , 这章说它是道的特性,不如说是没有物欲所缠的心的特性,不知理解的对不对 , 老师没有点评和讲解,心中难免缺少继续解读的自信,越往后读道德经越觉不安 。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 , 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 , 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
我们与万物同在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如下

整个这段写“道”的特点,与第一章相呼应,是对第一章的深化和解读 。

1.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冲,意为虚 。或 , 意为好似 。盈,意为满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好像是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 。但好像又无时无处不用到“道”,不会说是充满了 , 已经不需要了,而是时时处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用到“道” 。

就好像一个装水的空间,永远都装不满,不会溢出去 , 这个空间无限大,包容一切 。

这就是“道” 。

2. 渊兮,似万物之宗 。

渊,意为深而静 。宗 , 意为依附、归属 。
前面半句是从空间的角度看,说道无处不在 。

这半句则是从内容的角度看,说道的作用和价值 。

意思是,“道”就像寂静而深邃的“渊”一样,万事万物都能从这里找到源头,生化天地万物,而且生而不有 , 不作万物的主宰,所以是万物之宗主 。

3.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锐,意为尖锐,猛锐的事物,这样的事物唯道可挫 。

纷 , 意为纷纷扰扰,是非争斗 。大家各自从自己利益出发,都有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无法解决 , 只有道可以解之 。
和,意为融合,和合 。和其光,意为与其它的光相融合而不显自己的突出 。

同其尘 , 意为与尘迹混同 。比如待人处世之道,要圆融,消去棱角,随圆就方,变化无穷 , 而不可孤芳自赏,锋芒毕露,与众不同 。
4. 湛兮 , 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这句是说:道的妙用变化无穷,但其体湛然不动,若有若无 。却不知这个道是从哪里来的,好像天帝之物就存在了 。
《道德经》第四章感悟及体会
第四章  道体虚空
    道冲 ,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 ,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道是广大包容的,它承载容纳于世间万物;道是深远虚而不穷的;有形的物体都有用尽的时候,而无形的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就如学到脑子里的知识是用不尽的,而写在纸本上的知识会随着时间推移,或破损或丢失而文字的局限性也导致了知识的扩展性;学习道的虚空才会有成长的空间 。
《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悟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 同其尘 。湛(zhàn)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深远?。∷孟笸蛭锏淖孀?。消磨它的锋锐 , 消除它的纷扰 , 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

对这篇⽂章个⼈感悟:道就是天道,你怎么⾛、怎么冲也冲不到终头,这是⼈学道不能有⾃满⾃⾜的⼼态,那才能够更好地丰富⾃⼰⼼灵 。道本来就是万物之中⼈学得到的,就能挫掉⼈⾃⼰的锐⽓⽽变得善良,道⼈如果愿意去悟并⽤于⽣活上 , 倒是可以解决所有纷争的 。道就像光⼀样,能令⼈有光明和正义 。

和其光,就是说⼈愿不愿意把道领悟出道的精髓,并⽤道的标准在⽣活中去做事、做⼈ , 就能以道相合,就是以光相会,就能把⾃⼰活成光,照亮了⾃⼰⼼中的⿊暗本性,也能⽤天道除掉它 。更能照亮别⼈⼼中的⿊暗本性,教育⼈⾏道⾏善除去⿊暗本性产⽣出来的欲望 。当⼈把⾃⼰活成了光没有了⿊喑,他⾛出⼈⽣的道路上,成了⼀个真正修道的⼈,那得着⼼灵的快乐是不能⽤⾔语表达出来的 。做到了道德要求的标准,那个时候⼈就会发现⾃⼰如同⼀粒尘埃 , 没有什么可以⾃夸的就会低调下来 , 好好的学道⾏道,道⽆形⽆像,只有向善有善⼼的⼈努⼒去学道⾏道的要求,才能感受到道的存在和奇妙之处,
【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