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由来,宁波名字的由来

泉州的由来

泉州的由来,宁波名字的由来

文章插图
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于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 。
泉州于1949年9月解放(金门除外),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 。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 。
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划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 。
宁波名字的由来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 。据志书上记载: “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 , 后加邑为鄞 。”赤堇山有两处,一在今鄞县天童、宝憧一带 ,一在奉化境内 。“鄞”的名称最早就是这样来的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 , 设郡县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个县,归属会稽郡 。据说,当时海外人民到宁波来集货贸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今育王寺附近) , 并在此设立鄮县 。鄮即“贸邑”两字的合写 , 意即贸易的地方 。汉朝时 , 这三个县的范围大致是:鄞县包括现在的市区、西南郊和奉化东南一带 , 县治在今奉化白杜;鄮县包括江东区以东,鄮山以北的地方 , 县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带,县治在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附近 。自汉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围没有大的变化 。
到了隋代,把鄞、鄮两县都并入句章,县治设在小溪(今鄞县鄞江桥),唐武德年间又将句章改为鄞州,不久又改称鄮县 。直到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州治 , 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称为明州,把鄮县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县)四县、归属明州 。州治开始在小溪,后来就迁到三江口 。元和年间 , 又在鄮县东面设一望海镇 。五代时,州县合治 , 鄮县也改称鄞县,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又改为定海县(即今镇海县),又把象山也划归明州 。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国县(即今定海县) 。这样,明州范围就大体上包括后来宁波的鄞、慈、镇、奉、象、定几个县 。唐、宋间的明州,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口 , 《四明志》就有“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记载 , 1974年和义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经由宁波港出口的外销瓷 。唐代在明州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 。当时从明州登陆来朝贡和贸易的,包括日本、高丽和一些东南亚的国家 。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广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又是全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 , 能够建造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大吨位海船 。
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 。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又改为明州府 。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就改为宁波府 。由于当时的镇海县还叫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之意 。这就是“宁波”命名的由来了 。
8743
【泉州的由来,宁波名字的由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