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 , 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译文一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 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译文二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 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注释
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郎中:官名 。
②中庭:即庭中 , 庭院中 。
③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栖:歇,休息 。地白:月光满地 。
④秋思:秋天的情思 ,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
⑤落:有些版本作“在” 。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

文章插图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诗鉴赏
这是中秋夜望月有感之作 。杜郎中,名不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夜深露浓,凉冷的清露润湿了庭中桂树的花瓣,枝头花间,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散发出缕缕桂花的幽香 。冷露湿桂,正点秋景 , 也暗透夜之深与望月时间之久 。露水于夜深时分悄然暗凝,故说冷露无声 。此句不仅细腻地传出夜露浥花的神韵 ,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静谧和望月者沉思遐想的情态,由此自然暗渡到下两句 。如果循着 望月的题目细释此句,似乎还可对句中的桂花作别一种理解 。传说月中有桂树,月宫亦称桂宫,因此桂花(华)也可用作月亮光华的代称 。
那么 , 冷露无声湿桂花也不妨理解为:凉露暗凝,布满枝头花间、庭中草上 , 连月亮的光华也似乎被露水沾湿了 。这就生动地描绘出中秋深夜月露交映时月色的清润,使人仿佛感到这皎洁的流光也带着湿意和凉意 。李贺《李凭箜篌引》: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商隐《燕台诗秋》:月浪衡天天宇湿,与这句中的湿字似可参证 。
有人合家欢聚,共赏明月而庆团圆;有人夫妻分离 , 千里相共而寄相思,因此说不知秋思在谁家 。同对佳节良夜,而境遇心情各异,这本是生活中习见的现象 。处于欢乐境遇中的人们往往不易体会到处于另一境遇中人们的心情 , 以致乐者自乐,愁者自愁 。诗人借助艺术的联想,将这一普遍存在而又常为人所忽略的现象,富于诗意地表现出来,遂使人顿感耳目一新,思想感情上获得一种启示和熏染 。
诗人自己,作为望月者之一,究竟是否怀有秋思呢?诗里没有明说 。从全诗的情调口吻来体味,诗人好象是既身属望月者的行列,又跳出一般望月者之外,以第三者口吻抒写感触 。这种表达方式,更增添了含蕴不尽,摇曳生姿的风情,惹人浮想联翩,聆类无穷 。
宋代有一首著名的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 ,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和这首诗的后幅内容相近 。但民歌表情明朗直率,反复尽意,王诗则细腻委婉 , 含而不露,两相比照,可以看出民歌与文人诗不同的艺术风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