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为何只有清明放假? 24节气为何只有清明放假养心菜( 二 )


也只有静立清明山头,才更加心静心清心轻 , 才彻悟“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1959年,开国领袖毛泽东回韶山为父母扫墓后,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 。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
在国外漂泊多年的意大利中国商会会长姜文耀,每年清明,不远万里 , 漂洋过海,携家眷回乡扫墓 。他说:“我们这一代华侨 , 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最深,我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不能忘本!”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还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 。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说:
“娘啊 , 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萧坦言:“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 。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 , 我的眼泪不由簌簌而下 。”
清明,以其特有的张力,教诲我们不忘本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自己从何处出发,又为什么出发 。
生而为人,当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不忘来时路,不失本真心,不惧去时难 。
既是来处,也是归宿 。想通了,自然也就豁然、欣然、淡然、坦然了 。
这 , 就是清明的张力!



03
读懂清明的深度
清明,亦是团聚 。
不少人觉得,四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都关乎团圆与美满 , 唯独清明,诉尽离殇 。
但仔细想,四大节日,最终指引的方向,其实都是团聚 。
记得小时候,在春节、端午、中秋,一家人围坐在一桌丰盛的饭菜前,爷爷总是念叨有词,虔诚邀请逝去的祖先回家吃饭 。
长大后,风清景明之际,父亲和我,带着一家人,来到爷爷的墓前,砍枝除草、翻沟培土、鞠躬跪拜 。
不同的 , 是地点和形式 。相同的,是永远的家和团圆,是我们依然在一起 。
这世间所有的离别 , 最终都会指向团聚的方向 。
袅袅火光中纸烟四起 , 仿佛见到了逝去亲人的音容 。他们,依然在另一个世界里活着,依然能得到来自人世间的孝敬 。
那些长辈至亲,终将离我们远去,但最终,又还能以“清明”的方式,与我们相聚 。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也是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也是相逢 。
我们从没有遗忘,离去的人呀,也记得回家的路 。
就像热播剧《人世间》的歌词,“世间的苦?。肷⒂暌拢兰涞奶鸢?,走多远都记得回家 。”
费玉清在告别演唱会公布亲笔信,“这么多年,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当父母亲都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 。”
这是红尘万丈、世事浮沉后的人情练达和心烛闪光 。
因为清明,我们懂得 , 死亡不是终点 。他们的生命 , 依然以另一种形式,活在这片天地 。
他们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的冀望,永存于心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清明,教我们铭记住祖训 , 有所敬畏,由孝及忠,在另一种“团圆”中,学会以爱相处、以爱告别、以爱团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