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狸祠前,一片神鸦社鼓翻译 佛狸祠下


佛狸祠前,一片神鸦社鼓翻译 佛狸祠下

文章插图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千古名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佛狸祠前,一片神鸦社鼓翻译 佛狸祠下】
辛弃疾
其中,“佛狸祠下”的“佛”读音一直有争议 , 到底是读bì还是fó?
很多人觉得应该读“bì”主要来自于元朝胡三省注解:“佛,音弼 。” , 胡三省的依据是 , 佛狸 , 其实是“狴狸” 。这句话有语病,胡三省并不生活在北魏,你怎么知道佛狸一定是狴狸,我还以为佛狸其实是“狐狸”呢 , 感觉读起来更顺一点儿 。这是胡三省的个人猜测 , 一家之言,一点儿也做不得准 。

人教版课本和《辞源》针对这个词均未注音,说明官方存争议,未有定论 。
而像“大月氏”,过去很多老师为了显示有文化,念成“ròu zhī” , 其实是误读 , 读成 “ròu zhī”才是没文化呢!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明确指出,应该读“yuè zhī” 。

“佛狸”是北魏拓跋焘,字佛狸伐(《魏书》卷三《太宗纪》泰常七年:“夏四月甲戌 , 封皇子焘为泰平王,焘,字佛厘 。”) 。佛狸,意思是狼,草原部落的图腾崇拜物 。拓跋焘,堂堂的大老爷们,大枭雄,称为“狴狸”,也太免太Low了吧 。说是狼,还有点儿靠谱 。

佛狸是个鲜卑语的音译词 , 佛狸伐(b?ri b?g) 。那么,“佛狸”念“b?ri”最合适,也许胡三省的判断以此为依据,念成 bì lí 。那么,在正史里,b?ri的音译,更接近于哪一种呢?
《周书·突厥》:“旗纛之上 , 施金狼头 。侍卫之士,谓之附离(附离,古突厥语,意为狼) , 夏言亦狼也 。盖本狼生,志不忘旧 。”

《通典》说突厥“有时置附邻可汗,附邻,狼名也,取其贪杀为称” 。这就是说,突厥有以b?ri为可汗号的传统 。那么佛狸很可能是可汗的代称 。所以,《资治通鉴》这样的很严谨的正史 , 从来就没有称拓跋焘为“佛狸伐”,只称佛狸 。如果是这样,那么佛狸祠即可汗祠 , 更为可信,否则,用拓跋焘的小名作为帝祠,似有不妥 。
唐代有“步离可汗” , 是不是也是b?ri的音译?
《魏书》(北史卷八列传)还提到“官军之警于柏肆也,贺兰部帅附力眷、纥突邻部帅匿物尼、纥奚部帅叱奴根等闻之 , 反于阴馆 。”“附力”显然也是b?ri的另一种音译 。
综上所述 , b?ri翻译成“fú lí”更多 。
而北魏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北魏官方,一定有其官方的汉语翻译,佛狸,把“附离”翻译成“佛狸”,可能是一个最佳翻译,即有佛意,而且保留狼的狼狸动物属性 , 堪称官方最佳翻译,“信达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