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艾同焚是什么

很多道家思想和道教研究者、论文上、石刻上 , 常常出现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名言,以为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高度概括 。其实鲁迅先生这句话不是对道教的肯定与褒扬,恰恰相反,是否定与批判 。

兰艾同焚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中国根底在道教”的出处与背景出处 。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周树人先生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它是鲁迅在好友钱玄同的督促下完成的,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 。鲁迅说这部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
“根柢说”出自鲁迅给许寿裳的“答复”中: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 。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 。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 。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
这一判评.价源与“礼教的弊害”“食人民族”有关 , 信中所谓“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很显然,就是说以此为观察的切入点 , 便可进一步印证这一结论 。这与“狂人”称自己翻检历史,从“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吃人”是一个意思 。
兰艾同焚是什么

文章插图
背景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在那一时期 , 凡涉及道家、道教的文字,如同儒家、儒教一样,鲁迅极少有肯定的,正确理解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在道教”的评价 , 必须结合《狂人日记》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
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所谓“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倡的就是新道德、新文学,反对的就是旧道德、旧文学,抨击的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
“讲阴阳五行的道士”、“静坐炼丹的仙人”与“讲道学的儒生”、“打脸打把子的戏子”,都是“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的“昏乱的人”,认为欲“立意改变”,当扫除了昏乱的心思 , 和助成昏乱的书籍(《合群与爱国,是一种中国人的自大》)”……
他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并非偶然的,类似的说法在《“论语一年”——借此又谈萧伯纳》中就认为中国文化是外儒内道的:“我们虽挂孔子的门徒招牌,却是庄生的私淑弟子(这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完全一致) 。”
兰艾同焚是什么

文章插图
在《狂人日记》发表之前 , 鲁迅在《运命》中也表达过类似观点:如果和尚、道士、巫师、星相家、风水先生等的宝座,都让给科学家,我们也就不必去见神见鬼了 。
这一时期 , 乃至以后的文章,但凡涉及到“道家”“道教”的,他一直秉持着这种态度,类似说法还有:
“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 , 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 , 汗不敢出 。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文学和出汗》) 。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凡有文人学士,道士和尚,大抵以‘无特操,为特色的”(《吃教》) 。
不只是鲁迅一人如此 , 在新文化阵营中,反思传统文化 , 否定传统文化,实乃当时之风尚,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刘半农、易白沙,吴虞等 , 以及上文提到的激进派先锋钱玄同等,大体上都是这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