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举例说明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这则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大意为:有个郑国人想要买双新鞋子,他先用东西量好了脚的尺码,却将尺码落在了椅子上,去集市时没有带上 。等到了鞋贩那里才发现自己没带尺码,就对他说:“我忘记带上尺码了 , 现在马上回家拿,等回来了再买你的鞋子 。”等他回家拿到了尺码又返回了集市,发现已经停市了 , 鞋贩也回家了,于是就没买到新鞋子 。有人问他:“为何不用脚试出合适的鞋子呢?”郑人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脚!”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举例说明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这段文言文我们都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学习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老师当然没心思去给你解释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你文言文的老师,或许自己都读不懂这个故事 , 他如何向你解释呢?若让一个初中生自己去领悟故事中的智慧,那也太难了 。
所以许多人学这则故事的时候,都对这个郑人很无语,我相信他们和我当初学习时一样,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蠢的人 , 这个故事肯定是假的,且没有任何意义 。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举例说明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受残存的儒家、道家思想影响至深的现代人,自然读不懂法家的故事,因为不同学派的思想方式本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韩非在自己的著作中给这则故事写了一段注解:“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意思是:“那些不懂得国家大事的人,制定国策时只想着模仿上古时代贤明帝王的做法 。可古代与现代的社会情况有根本上的不同,那么上古时代的策略和法律又如何治理当今的社会呢?这些人都像郑人一样,不考虑实情而只想着模仿成功人士的做法,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
原来战国时期是一段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诸侯并列、纷争的形势,都与上古时代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商鞅、吴起等人为了让自己国家适应当时的社会,都推行了大的改革和变法 , 革除了周朝的法律和礼制,推行了更适应当时局势的法律和礼制 。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举例说明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商鞅、吴起等人当然会遭到守旧派们的反对,在守旧派的心目中,上古帝王就像郑人的尺码一般,神圣而不可置疑 。你一个商鞅凭什么和上古帝王相比 , 凭什么拿你制定出来的东西去取代他们的东西?
上古帝王就像郑人的尺码,商鞅就像郑人的脚 。尺码能试出合适的鞋子,脚同样也能试出 , 凭什么符合实际的脚就没有众人肯定的尺码有说服力呢?且尺码、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过了一年两年人的脚就变大了,到时候尺码就试不出合适的鞋子了,这时候你还拿尺码买鞋,就只能买到不合适的、磨脚的鞋子 。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举例说明 读了郑人买履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原来郑人买履的故事,是为了讽刺那些相信权威而不知变通的人 , 他们一言一行都模仿成功人士,自己却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以为模仿成功人士就能成功,殊不知别人成功的环境和你现在所处的环境,本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