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排行榜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


今天来聊聊几款“失败”的战斗机 。飞机的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因此说是失败,但有时候并不只是技术上 。一款成功的飞机无疑必须是大量服役的,要这么来看,最失败的飞机自然是还没有离开图纸的那些,但既然没有离开图纸 , 也就没觉得有什么可惜,反倒是那些方案惊人、已经接近成功、甚至只差临门一脚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被放弃的飞机,才总会让人觉得:这要是真的服役了,会怎么样?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
阿根廷SAIA 90阿根廷和德国关系一直不错,马岛战争前阿根廷的FMA(阿根廷军用飞机制造厂)就与德国道尼尔公司先后合作完成了“普卡拉”攻击机和“潘帕”教练攻击机的研制,随后双方决定继续研制一种隐身空中优势战斗机,最开始定名为ACA,意为阿根廷空战战斗机 。阿根廷是希望飞机保留二代机优秀的高空高速截击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短距起降能力(STOL),而且不希望采用变后掠翼,但又要求采用无尾布局,再加上阿根廷不断加进西方最新的研究成果 , 最后飞机的指标要求越来越接近于第四代战斗机 。
然而马岛战争后,阿根廷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FMA每年亏损达5千万美元 , 无奈之下只好寻求外部合作,但包括麦道公司在内的几个意向伙伴都觉得风险过高而拒绝合作,结果阿根廷这架有可能与F-22同时出现的世界上第二种第四代战斗机,也只落得个夭折的命运,阿根廷有史以来最具备野心的计划也就此告终,到今天阿根廷还在满世界寻找喷气式战斗机 。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排行榜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

文章插图
SAIA 90
以色列Lavi以色列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战斗机“狮”(Lavi)名声很响,但最终还是失败 , 名声之响一方面在于如此小的国家研制了如此先进的战斗机,另一方面是由于与某种飞机在外观上的神似;而Lavi失败的原因也是相当有争议 。一般都归咎于在政治环境上美国的施压,但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以色列无法承担这样昂贵的战斗机项目 。事实可能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一定的采购量作为支撑 , 飞机的单价必然高得吓人,但以色列就那么点大 , 不可能光靠自家空军消化,而在美国F-16、法国幻影2000、瑞典JAS39等飞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 , 要想靠出口降低单机造价也具有相当风险 。不过其实越是争议,反倒让Lavi更加显得神秘 。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排行榜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

文章插图
Lavi的原型机
诺斯罗谱XP-79老诺斯罗谱心念念的就是飞翼,中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失败 , XP-79只是失败案例中的一个,但也是其中最大胆的一个 。XP-79出现在40年代初,当时人们还不完全清楚如何使用这些新型、快速的喷气式战斗机,所以最初的想法是:既然它们速度如此之快,直接把它们撞向敌人的轰炸机不是更有效率吗?于是XP-79设想为火箭动力飞机没有配备航炮,而是在机翼前缘安装19毫米(0.75英寸)厚的镁合金外壳,“理论上”可以像切开黄油一样切开任何敌人 。“好在”当时飞控系统没那么先进,这种飞翼难于控制,第一架原型机在1944年坠毁,试飞员死亡,该项目也随之被取消 , 人们最终也没有机会见识“切黄油”式空战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排行榜 二战十大最烂战斗机

文章插图
XP-79“黄油切割机”
亨克尔He-162纳粹德国后期在战斗机设计上一个比一个大胆,但还是一个接一个失败 。其实如果从数量上看,He-162甚至制造了数百架之多,好像并不是很失败,但实际上只有大约120架交付给军方,飞起来的更少 , 甚至连有没有战斗飞行都没有定论,有人说它“可能”击落了一架英国飞机 , 这种说法也无法得到证实 。亨克尔的目标是研制一款便宜、易于生产和大量装备的喷气式战斗机,于是机身主要组件采用了木制,发动机在机身上方 , 和机身隔开一些距离以免发动机把机身点着了 , 由于木制机身对喷气式飞机而言比较脆弱,飞行速度在大于600公里/小时的时候 , 机身随时有可能会解体 。当然,最终这架飞机也没有派上任何用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