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巨额债务,他被迫成为“老赖”

因曾出借身份证
莫名成了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并陷入多起合同纠纷成了“老赖”
申请检察监督后
随着检察官的调查核实
真正的债务人浮现水面——
“感谢检察官一年多辛苦地调查取证 , 如今纠缠我多年的几起冤枉官司都改判了,我终于可以甩掉‘老赖’的帽子,恢复正常生活了 。”10月9日,江苏省宝应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接到监督申请人李某的来电 。
天降巨债
多方申诉均无果
“当我得知自己被扯进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时,一下子就蒙了,我跟被告公司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 怎么能让我承担连带责任替他们还钱呢?现在我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连高铁都坐不了!”2021年9月5日,李某向宝应县检察院递交申请监督材料时,气愤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
受理此案后,承办检察官及时向法院调阅了相关卷宗 。经查 , 2017年底 , 江苏省靖江市某科技公司(下称“科技公司”)与宝应县某电气公司(下称“电气公司”)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购买一批进线柜电缆产品 。科技公司支付了35万元预付款,2018年1月至8月,电气公司分批交付了全部货物,科技公司对剩余的317万余元货款却迟迟未能支付 。
2019年7月10日,电气公司向宝应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技公司偿付未支付的货款及逾期利息 。在诉讼过程中,电气公司又申请追加李某为共同被告,认为李某作为科技公司唯一股东兼法定代表人 , 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对该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
2021年3月 , 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的李某第一反应是“这份执行通知书是不是寄错了”,因为自己从没有经营过任何公司,也没有与他人做过生意 , 怎么可能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股东兼法定代表人 , 还欠下300多万元巨债而成为被执行人 。但判决书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难道是重名重姓?李某立即前往法院执行局了解情况,这才发现,法院判决书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显示,自己确实是被告 。
李某认为自己是被人冒用了身份,准备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但法院告知其对生效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如有异议,应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 。随后,李某向扬州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 。扬州市中级法院查看有关证据后认为,李某并不能提供新证据证明自己被冒用身份的事实 , 其再审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于是驳回了李某的再审申请 。
再审申请被驳回不久,李某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已被冻结,生活随之陷入困境 。一筹莫展的李某向宝应县检察院申请监督 。
几经波折
签名鉴定成关键
李某的陈述是否可信?承办检察官随即展开调查核实工作 。
在靖江工商部门提供的科技公司的相关材料中,检察官看到了该公司的变更登记信息,并从中发现了有李某签名的文件及身份证明 。当检察官再次与李某核实时,李某坚称,自己并不认识科技公司任何人,也从未在与该公司有关的任何文件上签过字 。
李某言之凿凿,似乎不容置疑 。承办检察官决定对科技公司变更登记材料中李某的签名进行笔迹鉴定 。
但在实际组织鉴定时,检察官又遇到了新问题:一个人的书写习惯会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形成条件、心理因素等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科技公司变更登记材料中李某的签名时间是2018年,专业鉴定机构要求提供李某在2018年前后本人的签名作为样本 。
李某的户籍在安徽省,他常年在江苏从事建筑装修工作,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基本没有需要签名的场合 。经过检察官多次询问和启发,李某终于想起2018年前后其曾在离婚登记材料、行政处罚调解书、手术同意书中留有亲笔签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