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汲黯全文及翻译 汲黯直言进谏原文翻译

《史记·汲黯传》的译文:汲黯字长孺,他是濮阳县人 。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的国君恩宠 。到了汲黯已经是第七代 , 世代都担任卿大夫之职 。汲黯靠父亲保举,在孝景帝时期当上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 , 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 。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

史记汲黯全文及翻译 汲黯直言进谏原文翻译

文章插图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 。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但是汲黯好学 , 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 。他平日居家 , 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
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 。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 。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 。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 , 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 , 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 , 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承,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 。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 。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 , 尊用公孙弘 , 对此不以为意 。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 。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 , 想借故杀死他 。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 。”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从未废弛荒疏过政事 。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 , 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
史记汲黯全文及翻译 汲黯直言进谏原文翻译

文章插图

《史记·汲黯传》的原文
汲黯字长孺 , 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黯学黄老之言 , 治官理民,好清静 , 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 , 不苛小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 , 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 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