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储大白菜是从何时开始的?北方人过冬能囤多少大白菜?


冬储大白菜是从何时开始的?北方人过冬能囤多少大白菜?

文章插图
在北方 , 储大白菜曾关系着北方居民一冬的温饱 , 这种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 一直沿用至今 , 到衣食富裕的今天依然很多家庭在冬天囤大白菜 , 那么冬储大白菜是从何时开始的?下面带来介绍 。
冬储大白菜是从何时开始的?正确答案:宋朝
解析:起初白菜只是长江流域一种地方性蔬菜 , 最早在南北朝时期 , 南方开始栽培白菜 。至唐宋时期 , 白菜由南方传入北方 , 从此以其产量大、耐寒、便于长久储藏等 , 逐渐取代葵菜成为消费量最大的菜 。
北宋孟元老在靖康二年(1127年)写的《东京梦华录》 , 记述当时宋都开封城市风情时 , 写到了当年宋朝都城冬储白菜的场景:“立冬前五日 , 西御园进冬菜 。京师地寒 , 冬月无蔬菜 。上至官禁 , 下及民间 , 一时收藏 , 以充一冬之用 。于是车载马驮 , 充塞道路 。”
北方人过冬能囤多少大白菜?对于南方朋友来说 , 北方每到立冬之后 , 就会准时上演这样一出“迷惑性戏剧”——一颗颗肥硕的白菜 , 正“有计划地”逐步“攻占”着座座城池 。
它们数量庞大 , 可按吨来计算;它们排排矗立 , “体格”结实 , 阵列齐整;且常常是筑起“高墙” , 既有次序 , 又有形式感 , 充满着“压倒性优势”……
大批中老年人 , 会热情高涨地排长队购买 , 不顾天寒 。交易过后 , 家中青壮 , 会将大批的白菜 , 运至家中 。紧接着 , 他们会稳稳地将其储放于老窖内 , 亦或是院落中 。这就是冬储大白菜的“人文盛景” 。我小时候 , 常会目睹这番景象 。
去年在北京 , 与一位日本来的朋友 , 游后海胡同 , 恰在转弯之际 , 看到了路边一片片白菜筑成的“铜墙铁壁” , 那些白嫩青润的菜叶 , 在初冬的熹微阳光中 , 映射出纯朴、厚实的形影 。那情境 , 不仅令我想到 , 汪曾祺先生 , 在《胡同文化》中 , 曾如此说过:“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 , 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
早在民国年间 , 这种“全民行为艺术”就已在北平(今北京)盛行 。梁实秋先生 , 曾这样描写:“在北平 , 白菜一年四季无缺 , 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 , 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 。普通人家都是整车的买 , 留置过冬 。”
其实在清乾隆年间 , 北京人冬储大白菜的行为 , 就已成传统 , 乾隆帝都亲自作诗 , 描绘囤积白菜的民间景象——“采摘逢秋末 , 充盘本窖藏 。”
而在清朝时的山东 , 人们更是详尽地总结出了 , 冬季贮存大白菜的实用方法:“小雪刨窝心白菜 , 竖排屋内 , 俟干湿适中 , 埋于润土内 , 顶上盖土 , 勿太深 。用苫覆顶上土 , 则不致雨湿结冻 。”
【冬储大白菜是从何时开始的?北方人过冬能囤多少大白菜?】若再追溯的话 , 元代就零星出现了 , 关于此活动的记录;而在宋朝 , 皇城早已有这样的传统 。详细记叙 , 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风情的《东京梦华录》里 , 便有当时开封城冬储白菜的场面 。当时的人们 , 之所以会这样做 , 自然是因为 , 北方天寒 , 冬日缺菜蔬 , 所以 , 人们自然要储备大量耐存的白菜 , 来度过漫长冬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