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和医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杏林”来代称医学界呢?


杏林和医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杏林”来代称医学界呢?

文章插图
杏林作为医学界公认的代名词由来已久,无论是中医或西医,“杏林”一词在医学界都是常见的词汇 。许多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有的名医家中都挂有杏林春暖、杏林高手、享誉杏林等匾额,这是称颂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但是为什么用“杏林”来代称医学界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杏林典故根据《太平广记?卷十二?董奉》上记载,“杏林”一词的来源,是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 。董奉是东汉末至三国时的东吴名医,医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术,并以高尚的医德修养闻名于世 。董奉与华陀、张仲景同负盛名,被誉为“建安三神医” 。
董奉后来到豫章庐山隐居 。他住在山里不种田,每天为人治病,分文不取 。重病的人被他治好,董奉就让患者种植五棵杏树,治好病况轻的,就种植一棵 。这样经过了几年,已经有十万多棵,成了一片茂盛的杏树林 。他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杂草不生,就像是故意把草锄光一样 。当杏子成熟后,董奉用草在杏林里盖了一间仓房,还告诉人们︰“想买杏子的人,不用告诉董奉,只要把一罐谷粮放进仓房,就可以自己取走一罐杏子 。”曾经有人放进仓房的粮食少,却拿走很多杏子,这时杏林里突然有一群老虎吼叫着追出来,那人非常害怕,急忙提着杏子逃跑,却在路旁翻倒了 。回家一量杏子,剩下的杏子正好和送去的谷粮一样多,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 。董奉每年卖杏得来的谷粮,全都用来救济贫穷人家,及提供给旅行在外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发出去两万多斛谷粮 。董奉有精湛的医术却不重名利,为人乐善好施,他崇高的医德被人们敬仰、传颂,成为千古佳话 。因此,“杏林”也就成为医学界的代称了 。
杏林精神【杏林和医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杏林”来代称医学界呢?】董奉在庐山几十年,追求的是“奉天地顺五行”,在现实中构建“和谐杏林园”,从而达到其修道从医的最高境界——无为而为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体现了一种超然境界 。“杏林”体现的是一种医界的匠人精神和价值标准,体现的是“技精、德善”,其灵魂是“道”与“德” 。凡习医药者必推崇“杏林精神”,欲成为“杏林中人” 。必须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必须医德高尚,心无杂念 。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开宗 。董奉的杏林精神被业界奉为榜样,庐山杏林被世界视为一方圣地 。董奉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楷模 。我们创建中医励进会,以杏林学堂为名,传播中医知识,弘扬杏林文化;以杏林图书馆为名,为大家提供一个免费的中医阅读平台,就是为了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医,学好中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