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补贴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稳定生猪生产政策


监管补贴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稳定生猪生产政策

文章插图
【监管补贴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稳定生猪生产政策】经过近一年的防疫防控,去年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已初步得到遏制 。趁势而为,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全链条监管和财政支持举措,为稳定生猪生产、保证国内市场供应谋篇布局 。
补贴换量
受非洲猪瘟疫情、养殖成本上升、前期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生猪生产持续下滑,全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 。
在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广德福就曾提到,将落实搀扶政策,催促各地落实好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调出大县奖励、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专项补助经费等政策措施,抓紧落实种猪场和大型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
而国办出台的《建议》明确提出对生猪生产进行财政支持 。《建议》请求,省级财政要通过生猪生产稳定专项补贴等措施,对受影响较大的生猪调出大县的规模化养猪场(户)实行暂时性生产救助;金融机构要稳定预期、稳定信贷、稳定支持,不得对养猪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盲目停贷限贷;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在做好风险评估防控的基础上,为规模养猪场(户)提供信贷担保支持;各地根据实际,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养猪场(户)赠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同时落实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政策,适当提高保险保额 。
此前国内针对生猪养殖的补贴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型养殖场上,譬如投资500万元建设养猪场,这就属于是规模化,普通可以获得超过百万的补贴;养殖生猪规模3000头以上的,可以获得80万元的补贴 。而《建议》也持续了这一导向 。
广德福还表示,针对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发放机制,尽快兑现到场到户,尽善生猪政策性保险,落实好生猪规模养殖场用地政策 。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监管的日益严厉,散养户被迫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优势日益显现 。《建议》强调,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逐渐降低散养比例,催促落实封锁饲养、全进全出等饲养管理制度,提高养猪场(户)生物安全防御水平 。
生猪网产业分析师冯永辉以为,非洲猪瘟会加速中国生猪产业的集约化,产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至少加速了五年 。冯永辉表示,未上市的生猪养殖公司一旦遭遇非洲猪瘟,濒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更大,而且重产的约摸性也因为巨额债务变得渺茫 。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养猪行业划分为两大阵营,即有资金的和缺资金的 。只要有充沛的资金,就能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吃下竞争对手的份额;没有资金实力的,在非洲猪瘟冲击下几乎没有机会翻盘 。
监管同步
生猪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疫病的威胁 。生猪若爆发疫病,将直接赠企业的生产带来损伤,即使生产不受影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也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冲击,导致销售市场的萎缩 。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在猪病的防控上缺乏对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尽善,因此生猪的流通和交易和引种仍是猪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近年来,国内养殖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然而当毒基因组巨大的非洲猪瘟浮现,而国内外没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时,无形中为疫情的扑灭增添了难度 。
《建议》加码生产安全体系建设,从养殖、屠宰、销售、运输等多个维度严监管 。《建议》明确,推动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整治举动,严肃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抛弃病死猪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实行顶格处罚;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等手段,引导养猪场(户)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尽善清洗消毒、出猪间(台)等防疫设施设备,不断提升防疫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明确禁止直接使用餐厨废弃物喂猪,尽善罚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