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最后是怎么死的?嵇康究竟是被谁杀死的?


嵇康最后是怎么死的?嵇康究竟是被谁杀死的?

文章插图
美男嵇康究竟是被谁杀死的魏晋风流人物,以嵇康为首 。他不但文采飞扬、精通音律,而且“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可谓是天之骄子 。然而嵇康横遭杀戮,又仿佛是天妒英才,究竟原因何在?
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司马昭在继承父兄权力之后,篡位的野心暴露无疑 。据考证,嵇康被杀于魏景元三年(262年)前后,其时距司马氏篡位大约三年 。嵇康之死正与司马氏自立,密切相关 。
嵇康深陷囹圄,起因在于吕氏昆仲 。吕撰奸污弟媳徐氏,事情败露,弟弟吕安要到官府告发 。吕撰请出嵇康(他是两兄弟的好友)做和事老,打算息事宁人 。谁知,就在事情将要了结的当口,吕撰竟倒打一耙,诬告吕安虐待老母 。结果不仅吕安被抓,连居中调节的嵇康也被牵连入狱 。
要说这案子本不难查清,只要吕母出庭作证,即可真相大白 。退一步讲,即便吕安不孝,要杀要剐(当时不孝虽是重罪,可也罪不至死),也是他一个人的事,与嵇康有什么关系?如此看来,此案确属蹊跷,可能根本就是一个为嵇康专门设计的圈套 。不然为什么吕撰在奸污弟媳之事已然平息的时候,还要去冒险诬告弟弟?是不是有人背后指使?又是为什么吕安一案连基本事实也未弄清,便急着要让嵇康和吕安身首异处?
不管真相如何,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嵇康坐牢,钟会很开心 。钟会素来嫉妒嵇康的才华,而且曾被后者怠慢,有此良机,自然要置之于死地 。
嵇康被杀,钟会为其罗织有两项罪名:意图帮助毋丘俭和非侮名教 。据《三国志 。王粲传》注引《世语》,“毋丘俭反,康有力,且欲起兵应之 。以问山涛,涛曰不可,俭亦已败 。”笔者以为,这个记载颇有疑点,一介平民的嵇康如何能够“起兵应之”?若嵇康真的有意助拳,为什么不及时出手,要等毋丘俭快要失败了,才去向山涛问计?不过,嵇康同情讨伐司马氏的魏臣却无疑义,他曾作《管蔡论》,借周公诛杀管、蔡的历史,为人毋丘俭等声辩,“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于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 。斯乃愚诚愤发,所以侥祸也 。”肯定反对司马氏专权的毋丘俭等是魏室忠臣 。
另一个罪名,也不是子虚乌有 。嵇康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蔑视世俗礼教,“轻贱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礼”,将矛头直指统治者一力推崇的儒家道德体系,可谓是离经叛道 。
要说两个罪名都是有据可查,嵇康死得也不算冤枉 。可问题在于,毋丘俭造反是在正元二年(255年),嵇康被杀则是景元三年(262年) 。司马昭怎么早不动手?魏晋之交,蔑视礼教、放浪形骸已经成为一股社会风气,怎么就单单挑嵇康下手?既然嵇康有此罪状,为什么不名正言顺的抓人,而要借助吕安一案?总之一句话,司马昭怎么就突然想起要杀嵇康?
【嵇康最后是怎么死的?嵇康究竟是被谁杀死的?】由于嵇康的老婆是曹魏宗室长乐亭主(曹操之子曹林的孙女),于是很多人推测,嵇康在政治上倾向于曹氏,以致于对司马昭心生反感,乃采取隐居避世的不合作态度 。此一说在逻辑上虽然讲得通,但事实上却违背了嵇康的本心 。嵇康崇尚老庄学说,无意仕途,只有早年做过一阵中散大夫,后来好朋友山涛举荐他入朝为官,干脆写了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以示道不同,不相为谋 。嵇康的理想是“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因此,无论朝廷上掌权的姓曹、姓刘、姓孙,还是姓司马,他都不会违背本性的与其“合作”,而要去做一个逍遥的隐士 。而嵇家对司马氏,也从没有什么仇恨,嵇康的哥哥嵇喜,在司马昭手下位至高官;嵇康的儿子嵇绍更是为护卫晋惠帝,被乱军所杀 。因此,所谓不合作,恐怕并不是司马昭杀人的重要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