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课题的研究目标怎么写 研究目标怎么写 范例

【申请课题的研究目标怎么写 研究目标怎么写 范例】作者:高丙水唐晓东

申请课题的研究目标怎么写 研究目标怎么写 范例

文章插图
研究目标怎么写范例(申请课题的研究目标怎么写)
神仙故事里的“点石成金”,大家一定很向往吧!虽然源于传说,可“点石成金”并非奇谈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在宇宙中真实存在,而且构建了我们身处的这个多彩世界的元素基础 。
自然界中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比铁重的元素?人见人爱的金、银、铂,是从哪来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宇宙中的“点石成金”术——中子俘获过程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中子,就是驱动这个重要过程的魔法炮弹 。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恒星中的中子来源问题 。他们试图通过研究星体内部重要中子源反应比如[13C(α,n)16O]的反应率,来了解星体生产“金子”的能力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局限,13C(α,n)16O反应的实验数据始终存在较大分歧,无法为天体模型提供可靠数据 。
在2022年9月23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研究团队通过直接测量,提供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澄清了此前国际实验数据间数倍的分歧 。这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宇宙中超铁元素的起源及丰度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图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地下实验测量艺术效果图 。图源|近代物理所
如何点石成金?
宇宙中丰富多彩的星球和元素,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 。最初的宇宙非常单调而枯燥,只含有氢、氦和少量的锂 。随着第一代恒星的出现,宇宙中的氢和氦通过星体内部的燃烧(热核聚变反应),合成了从碳到铁的各种较轻的元素 。然而,因为铁的结合能最大、原子核最稳定,合成至铁元素后,燃烧便无法继续下去了 。
那么,我们的地球上还存在着众多比铁重的元素,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第一代恒星在核心将燃料燃烧殆尽之后,继而发生引力坍塌,最终引发著名的超新星爆发,一下子把毕生功力所合成的各种元素几乎全部抛洒到太空 。科学家们把这些原子核(例如铁-56)称为“种子”核素 。
20世纪50年代,天体物理学家Burbidge夫妇、Fowler、Hoyle(B2FH)和Cameron等根据太阳系原子核丰度的观测结果和原子核的壳模型,分别提出了宇宙中“让铁变成金的魔术”——中子俘获过程 。他们认为,要将种子核素变成更重的核素,只需两个步骤:吸收中子变成不稳定核素,发生β衰变;再吸收中子,再β衰变......如此循环往复,就能合成一系列比铁更重的元素,即超铁元素 。
根据时间尺度,中子俘获过程可分为慢中子俘获过程(slow-过程,简称s-过程)和快中子俘获过程(rapid-过程,简称r-过程) 。s-过程十分缓慢,它发生在中子密度较低的星体环境中,每捕获一个中子可能需要几千甚至上万年,整个过程可持续上百万年,甚至更长;而r-过程则是爆发性的,所在的星体环境中子密度要高的多,但整个过程只能持续1~2秒,甚至更短 。综合来看,二者不相伯仲,对宇宙中超铁元素丰度的贡献基本上是平分天下的态势 。
不过,科学家们感觉还不满意,既然有快慢之分,凭什么就不能有“中等速度”的中子俘获过程呢?所以,物理学家还提出了i-过程(intermediate-过程) 。随着观测能力的提升,人们发现i-过程可以成功地解释一些古老恒星元素丰度,可能是宇宙早期古老恒星中“点石成金”的重要过程 。
图恒星中通过慢中子俘获过程把铁变成金的过程图|高丙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