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理解

征于色,发于声 , 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理解】《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