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动脉栓塞

10月13日,是第五个世界血栓日 。通过多年的大众科普,公众对急性血栓、急性肺栓塞慢慢已经有了很好的意识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副主任、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团队负责人翟振国教授则呼吁大家注意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CH)这一往往容易被忽略的疾病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个非常非常多见的疾病,但如果未能早期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不好的话,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手术、介入或者药物的问题!”
翟振国教授介绍说:“从疾病的名称来看可以从三个关键词来了解它 。这三个关键词就是‘慢性’、‘血栓栓塞’和‘肺动脉高压’,已经基本涵盖了这个疾病的主要特点 。”

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动脉栓塞

文章插图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据了解,慢性血栓由急性血栓而来 。残存的急性血栓长时间化不掉,导致血流不通畅,导致心脏负担过重,长时间就会产生肺动脉高压 。患者会一直受到疾病的困扰,呼吸困难,感觉活动的时候气跟不上,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 。临床上有些重病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肿胀、严重腹水等症状 。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最终进展至右心衰竭而导致死亡 。
很多人认为肺动脉高压是很难或者是不能治愈的 。翟振国教授纠正说:“肺动脉高压等成因有多种,但栓塞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在通过手术、介入或者药物治疗以后,患者的症状可以显著改善,能够达到一个相对治愈的状态的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三种: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 。
动脉近端病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去除血栓,帮助血管通路通畅,这是一个比较彻底的方法 。如果动脉远端病变或因患者身体状况原因不适合做手术的,则可以通过介入手段,利用球囊扩张,改善动脉压力,缓解疾病 。
还有一种就是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翟振国教授介绍,像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奥西呱就是治疗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一方面可用于不能手术和介入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另一方面可用于手术后出现残余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第三个方面是如因患者基础情况较差,如心功能较弱的情况下可通过靶向药物过渡,状况好转后再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
今年世界血栓日的主题是:拴不住,动起来 。据了解,我国血栓栓塞的出现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在年轻人群体,久坐不动或卧躺过长均可能引起急性血栓栓塞 。如果忽视或不规范诊治,从而反复发作后,则可能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翟振国教授认为,由于当前社会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认知较差,包括医生、患者和公众,对这一疾病的知晓度和认知度都较低,有必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虽然血栓发生在肺动脉,但因为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所以这一疾病是不折不扣的“静脉血栓” 。据统计,静脉血栓是全球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 。要预防血栓可以通过活动、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等多个手段进行预防 。
同时,疾病的规范管理同样重要,这当中包括规范治疗与规范回访等问题 。翟振国教授提醒说,尤其是年轻人自以为年轻身体好,擅自停药,往往有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与长期治疗效果 。
【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动脉栓塞】翟振国教授最后提到,希望从政府到医院、患者到公众都来共同关注这个疾病,从预防的角度让更多人了解疾病 。当前疾病的手术及介入都已经纳入医保,未来希望能够将靶向药物也可以纳入相关保障体系,让更多患者可以受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