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明君吗,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如何看待宋仁宗?( 二 )


为什么说宋仁宗是明君?第一 , 他没怎么开疆拓土 , 祖先传给他多少领土 , 他传给后人多少;第二 , 对于发展经济 , 似乎也没有什么高妙的思路 。然而 , 宋仁宗却被视为历史上少数明君之— , 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自守之道” 。
所谓“自守之道” , 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良好品质的坚守 , 无论外界如何改变 , 自己的内心始终如一 。皇帝手中掌握了生杀予夺的权力 , 这就使得一些人极其傲慢 , 将臣子视同牛羊 。宋仁宗不是这样 , 他待人非常仁厚 。某次 , 仁宗在宫内散步 , 不时回头看 , 随从们很不解 。回宫后 , 仁宗对身旁的嫔妃说:“朕渴坏了 , 快倒杯水来 。”嫔妃觉得奇怪 , 问仁宗:“为何在外面不让随从伺候饮水 , 而要让自己忍着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 , 但没见他们准备水壶 , 我要是问的话 , 肯定会有人被处罚 , 所以只好忍着不说 。”
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 , 悉付外廷议” 。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 , 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 , 皇帝不能独断专行 。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法度 。仁宗很喜欢张贵妃 ,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 , 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 , 仁宗满口答应 。可仁宗的决定在“廷议”(类似于内阁部长会议)时没有通过 。过了段时间 , 张贵妃故态复萌 , 仁宗也再次答应 。那天临上朝 , 张贵妃送皇帝到殿上 , 抚着他的背说:“官家 , 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说:“得!得!”果然下圣旨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 , 谁知包拯坚决反对 , 说:这个动议不是早就否决了吗?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议?“反复数百言 , 音吐愤激 , 唾溅帝面 。”最后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回到内廷 , 张贵妃前来拜谢 , 皇帝举袖拭面 , 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 , 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宋仁宗是明君吗,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如何看待宋仁宗?】自己想办的事因为廷议通不过只好放下 , 宋仁宗内心里未必没有不满 , 但他真正可爱的地方在于始终信任并竭力维护这种皇权监督体制 。一天 , 仁宗退朝回到寝宫 , 叫太监进来给他梳头 。太监见仁宗怀中有份奏折 , 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 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 。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有歌伎舞女 , 升官了 , 还会增置 。陛下侍从并不多 , 他们却建议削减 , 岂不太过分了?”仁宗没有做声 。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 , 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对 , 朕准备采纳 。”这个太监自恃是皇上宠信的人 , 于是发牢骚:“倘若采纳 , 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 。”听到这话 , 仁宗立即起身呼主管太监入内 , 将梳头太监及29名宫人清退 。皇后问:“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 , 又非多余 , 为何将他削减?”仁宗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 , 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