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病人饮食应该注意哪些?

因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们在得了胃病之后只想着赶快治愈,解除痛苦,但是关于胃病的治疗真的只是简单的吃药就可以治愈的吗?俗话说的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是很有道理的,药物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只是起到了当下解除痛苦,辅助胃肠康复的作用,但是胃肠的真正的恢复,还是需要靠日常的调养的,而调养胃肠,饮食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胃肠日常调养中的饮食 。
我们的消化系统每天就如同一个工厂一样,通过蠕动,分泌,吸收等程序对食物进行消化,从而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而我们的胃肠道,如同一部不停工作的机器一样,而食物在消化的这个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对胃肠道粘膜造成物理性或者化学性的损伤,所以规律而科学的饮食对于胃肠疾病的康复是十分有意义的 。
一、“选材”是首要
胃肠疾病患者的食物选择上应当尽量以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为主,尽量选用温、软、淡、素、鲜这一类的食物,避免冷、热、硬、粗、辣、咸等食物 。
喜“温”而远“冷、热”,如凉的饭菜,生冷的瓜果等不宜食用,但是过热的食物也是不可以食用的,不然对胃肠道黏膜会造成较大损伤 。
喜“软”而远“硬、粗” 胃病患者可以吃一些较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面一类的主食弄得软一些,蔬菜、肉类也可以多煮一煮尽量“烂”一些,不宜吃一些较硬的食物,如坚果、半生不熟的食物,油炸的食物,糙米等尽量少吃 。
喜“淡”而远“辣” 这里的辣不单单指辣椒,所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都应当尽量避免,如芥末、麻椒等,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对于胃病的恢复是很有利的,刺激性的食物除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受损以外,也会导致胃酸的分泌增加,从而加重黏膜的损害 。另外过咸、过甜的食物也应当避免,因为都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
喜“鲜”而远“馊” 所以说一些不新鲜的食物,需要避免食用,食物不新鲜的除了会增加胃肠感染的机率外,食物的反复加热也会导致亚硝酸盐的增加,导致胃癌的风险增加,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本身含有各种维生素及叶酸等对人体都是十分有益的,当然避免生冷食用水果蔬菜,尽量加热食用 。
二、“节奏”很重要
我们所说的节奏是指,进食要有节律,要定时且定量,细嚼慢咽,没有节制的是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害和负担 。
要“规律”而不宜“随意” 规律的进食可以让消化系统,更加有节律的工作,就如同列“计划表”一样,可以让胃肠形成更加规律的蠕动、分泌等,饮食不节制,饥一顿饱一顿的话,会使得胃肠功能紊乱,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所以饮食一定要有“节律” 。
要“慢”而不宜“快” “慢”是指吃饭宜细嚼慢咽,而不可以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可以可以使得唾液充分发挥作用,让唾液中的黏蛋白、氨基酸及淀粉酶等可以和食物充分搅拌,使得食物更易消化,而且唾液也有杀菌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阻止细菌在口腔中繁殖,
而且唾液在胃内也可起到一定的中和胃酸的作用,减少胃酸对黏膜的刺激 。另外一方面如果狼吞虎咽的话,除了影响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也会使得食物中一些较硬的物质无法被牙齿给嚼成小块,而使得这些食物无法被消化,并且较硬的食物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
三、“规矩”为必要
重“正餐”而忌“零食” 每日一日三餐正常进食,可以使得胃酸、胃蛋白酶等分泌更加规律,经常吃零食会使得消化液分泌等正常规律被破坏,而且胃肠道亦无法得到正常的休息,会使得胃病更易出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