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攻关后专利出国成难题 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

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
破解关键技术却遇专利申请困惑?从科研发现到行业发展,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日益显著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入选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进一步服务临港知识产权工作,上海地区的TISC中心也在今年增添至6家
科研攻关后专利出国成难题,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科研攻关后专利出国成难题 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

科研攻关后专利出国成难题 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

文章插图
科研成果如何申请专利破解关键技术却遇专利申请困惑?从科研发现到行业发展,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日益显著 。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入选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进一步服务临港知识产权工作,上海地区的TISC中心也在今年增添至6家 。
科研攻关后专利出国成难题“2019年我们团队准备申请一项美国发明专利,但是调研发现申请美国发明专利需要的前期申请费与官费至少要在3万元左右,而专利代理事务所只是整理成申请文件,对于创新性需要我们自己去评估 。”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的顾邦平副教授,是学校的“专利出产大户”,他这次提到的专利名为“一种确定振动时效激振频率的系统及方法”,通俗来说,就是帮助在船舶、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工业装备上,降低焊缝及其附近区域的焊接残余应力,以提高机械结构件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
然而,当科研团队解决了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却在申请专利时,因高昂的申请成本、无法评估创新性,制约了尝试申请国外发明专利的脚步 。
而顾邦平团队面临的这一问题,并非是国内科研专利申请的个案 。
“后来听说学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专利查新服务,给我们申请国外发明专利带来了曙光 。”
2019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顾邦平的专利查新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看到查新报告对于创新性等方面的认可,团队终于下定决心申请了一项美国发明专利,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已经申请成功并且公开 。
在学校的帮助下,顾邦平及其团队已经完成2项美国专利通过查新服务 。
上海海事大学入选TISC中心上海海事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高校,今年9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启动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工作的通知》,上海海事大学成功入选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确定的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机构 。
TISC中心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展议程框架下的合作项目,在华TISC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推广,旨在帮助中国知识产权和创新用户提升技术信息检索能力,更快地掌握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信息,促进其增强创新能力 。
截至目前,包括上海海事大学在内,上海已有共6家TISC中心,另5家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作为最新一批入选单位之一,上海海事大学介绍,学校图书馆自学校搬迁至临港至今,查新站每年都为新片区内创新企业提供科技查新等服务,已支持数十家企业科技项目立项、成果奖励申报等 。
近年来,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学校为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新提供专利知识培训、专利信息检索、专利分析和咨询服务,并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了大量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专利技术监测、专利查新、战略研究等服务,为学校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