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的吸能设计真的是偷工减料吗?


日系车的吸能设计真的是偷工减料吗?

文章插图
吸能设计当然不是偷工减料了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人体耐受的加速度水平下,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能量以降低人体的碰撞速度,减小人员伤害,与此同时出于轻量化的考虑尽可能地采用轻质材料 。比如 epp 泡沫、蜂窝铝等 。
日本的城市是车辆密集度最高的城市,所以它设计汽车的理念是以不伤害行人为主,所以多采用缓冲吸能设计,比如说在同样60km/h低速情况下刮碰行人的话,能让行人生存几率更高,所以就有了通常大家所传达的车身设计“偷工减料”、“不安全”的说法 。
另外车身的钢板强度越高,对于我们驾乘人员的安全不一定有利 。所以说主要是看用在什么地方,车身一些地方的的钢板强度要低一些,比如说车前和力尾部的材料,以便能够吸收撞击力,比如说轿车的前翼子板,而有一些则必须使用极高强度的钢板 。比如说驾驶室的框架,以便保证驾驶室的空间尽量不变形 。
其中来自于美国的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以及来自欧洲的e-ncap汽车碰撞测试中,iihs这个最高安全等级榜,一直都是日系车盘踞大多数位置,而在最新2017年的新闻中也有不少日系车获得这个殊荣 。所以说大多数日系车是碰撞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最好的“三好学生”,这怎么能算偷工减料呢?
【日系车的吸能设计真的是偷工减料吗?】上述问题中提过的那些惨不忍睹的照片普遍都是真实的,这只能说明汽车当时受到的冲击力比较大,而吸能设计也发挥了作用,而且,奔驰才是世界上首家在量产车上使用吸能设计的车厂,现如今从主流轿车(欧美系车,韩系车等)的重量可以看出,为了省油、环保,所有车企都在轻量化方面下功夫,但这并不代表安全性打折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