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随着冬季到来,各规模猪场猪的呼吸道病多发,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将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一些冬季呼吸道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一)猪蓝耳病 。典型症状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或早产,子猪出现呼吸道症状 。猪蓝耳病毒会使猪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增强,常会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还会影响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 。
(二)Ⅱ型圆环病毒 。这是引起猪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病毒,还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免疫抑制,引起间质性肺炎,常见于6~14周龄的小猪,发病率在2%~30%,死亡率在4%~10% 。
(三)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气温骤变、猪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若单一感染,往往呈良性经过,但该病毒可在猪的鼻黏膜、扁桃体、淋巴结和肺中繁殖,损害猪肺部的防卫机制,从而为其他病毒或细菌敞开大门;若出现继发感染,其症状和病变会加重 。
(四)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主要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病猪迅速死亡 。该病菌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导致发病 。
(五)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元凶 。感染后病猪干咳、低烧、生长缓慢、发病率高 。支原体感染会破坏支气管纤毛,使纤毛变短、变少或脱落,不能清除各种呼吸道病原菌和异物,导致呼吸道门户洞开,使气源性病菌长驱直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 。支原体感染后导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使呼吸道免疫力减弱,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其他细菌、病毒的呼吸道继发感染,尤其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猪蓝耳病时后果更严重 。
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做好环境调控 。冬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管理要点主要是保温、通风问题 。有必备的保温条件,如暖气或火炉,还要有局部保温设施,如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防止子猪扎堆 。在保证舍温的同时,还要有适合冬季使用的排风系统,及时排除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搞好卫生,保持舍内干燥,减少温差造成的应激,按时消毒,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或粉尘的密度 。
(二)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病源传入,加强消毒以减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每批猪转出后都要彻底消毒,采用“冲-消-薰-刷-消-烧”六遍消毒法,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生石灰、烟熏消毒剂等进行严格消毒,并空舍1周以上,才能转入下一批猪,彻底切断不同日龄(批)子猪间的水平传播,结合早期断奶减少母子间的传播 。降低饲养密度,在保育舍应让每头猪有0:3~0.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在育肥舍让每头猪有1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为猪群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尤其在乳猪断奶前后给予高营养水平且适口性好的饲料,提高断奶子猪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发病率 。用选择好时机添加维生素等方法,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
(三)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确实需要引种,应事先做好疫情调查,防止购入病猪和隐性感染猪 。种猪到场后,要隔离饲养40~60天,并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并与本场几头老母猪混养进行风土驯化,让其产生适应本场微生物群的抗体,确定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