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

寄生虫、细菌、病毒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 , 池塘中的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寄生虫等生物开始大量繁殖 , 池塘中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活力和数量也开始增多 。现在鱼体的抗病能力还是较低 , 在这种条件下鱼体极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感染 , 很多病害(如烂鳃、肠炎、出血病等)多是在低温期潜伏、孕育和发展 , 高温暴发 。
1.做好“两虫一菌”防治工作 。建议合理使用药物 。
水温上升后鱼体活力和摄食能力逐渐增强 , 但此时天气气候、水环境却极不稳定的 , 易发生水混、缺氧 , 造成养殖鱼类摄食不稳定(如草鱼不吃食〈草〉或吃的较少) 。这个阶段是全年疾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 此时加强池塘的水质调控及防病措施 ,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全年的病害发生率、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 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养殖成本 , 缩短养殖周期 , 也是增加养殖效益的最好时机 。
2.改良池塘地质环境 。合理使用药物降解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增加池塘底层溶氧 , 配合水质改良剂“水精灵”使用针对近期池塘水质偏黑及由水质引起的吃草吃食不好效果显著 。
【普通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3.内服营养药品提高鱼体质 。春季鱼种体质普遍偏差 , 在早春开始投料时 , 搭配“金多维”“活力健”投喂 , 增强鱼种体质 , 提高成活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