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听香、走月、拜祖先、燃灯、祭月、猜谜、耍禄仔、赏月、追月、竖中秋、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玩兔爷、玩花灯、扎灯笼、舞火龙、抛帕招亲、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吃田螺、赏桂花等 。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中秋节习俗的介绍1、走月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
2、祭月
即拜祭月神 。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
3、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
4、追月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风俗有哪些】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
5、吃甜薯
甜薯是中秋节传统食品,在中秋节赏月时,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习俗 。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6、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
7、月饼
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
8、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 。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 。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 。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
9、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
10、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中秋节的别称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 。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
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 。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 。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 。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