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LHS)是蛋鸡养殖生产中的常见和多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病、产蛋量下降和高产蛋鸡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 。特别是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发病,常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
发病原因
本病的主要原因为长期饲喂高能量、高脂肪的日粮或饲料中胆碱、蛋氨酸、VB、VE等嗜脂因子不足或缺乏 。
【高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其他原因
(1)品系:高产蛋品系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敏感,且产蛋量与高雌激素的分泌及其活性成正比,雌激素会刺激肝脏合成脂肪 。
(2)笼养:鸡的活动空间小,采食量易过量,VB又易缺乏而刺激脂肪肝的发生 。
(3)环境:温度高,饮水不足,突然减少光照,营养过剩(蛋白质、糖类)而转化成脂肪 。
(4)肝变性:黄曲霉素中毒或油菜子饼中芥子酸中毒均可引起肝脏变性 。
发病机理
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的脂蛋白形式转入血液 。脂蛋白的转用载体的合成需要蛋氨酸、丝氨酸、VE、VB等的参与,而胆碱在脂蛋白转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肝脏脂肪合成亢进时,肝脂质的输出量减少,导致肝脏脂肪蓄积过多,脂肪组织含脂肪也增多,脂肪酸化减少 。
诊断要点
本病多发于高产蛋鸡或产蛋高峰期,并且发病鸡多数体况良好,突然发生,产蛋率明显下降 。体况良好时突然发病,病鸡喜卧,腹部膨大而软绵下垂,贫血,鸡冠苍白,嗜睡瘫痪,产蛋率下降10%以上 。
剖检可见皮下、腹腔、心冠以及肠系膜等处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边缘钝圆,表面呈黄色油腻状,切面多脂肪滴,表面有出血点或斑块,严重时可见肝被膜下出现血肿甚至破裂出血,使腹腔、肝表面以及内部有凝血块;肾脏变黄,脾脏、心脏、肠道有小出血点,心肌变性呈黄白色 。
防治对策
调整日粮配方以及各成分的配比,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鸡群的营养需要,同时应限制饲喂量,使体重适当;日粮中要保证足够的胆碱、蛋氨酸、VE、VB等嗜脂因子 。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温度、光照、饲料的味性、维生素的缺乏等因素对鸡群尤其是高产鸡群的影响 。
药物治疗
(1)禽用维多利(1瓶) 维生素C可溶性粉(300ppm),混合兑于1吨饮水中,自由饮用,连用10天 。
(2)每吨饲料中补加氯化胆碱550ppm、硫酸铜63ppm、DL-蛋氨酸500ppm、肌醇900ppm、混合均匀,连用10天 。
小结
本病的防治关键在于调整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活动面积,减少动物性蛋白的供给和各种应激反应,及时补充胆碱、蛋氨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故建议养殖户有效使用鸡用维多利,减少本病发生的同时,还可以防治蛋鸡夏季猝死症的发生率,降低热应激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