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害虫的防治措施

1、棉花苗期、蕾期害虫的防治
棉花苗期、蕾期害虫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 , 并且常混合发生 。通过几年的调查 , 发现挨着麦地边的棉花蚜虫发生轻 , 但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危害重 。
这一时期以瓢虫为主的天敌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 , 特别是麦地边棉田 , 收麦前天敌大量在麦田繁殖 , 收麦后迁向棉苗 , 对害虫有明显的控害作用 。因此 , 棉花苗期、蕾期害虫的防治 , 首先应采取农业、生物防治措施 ,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 改善生态环境;并随时进行虫情调查 , 达不到防治指标不化防 , 尽量推迟药防时间 , 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当机立断 , 及时药防 。做到对症下药 , 能兼治的不单治 , 能挑治的不普治 。
蚜虫在棉苗3片真叶前 , 受害卷叶株率为5%以上 , 4~8片真叶时卷叶株率为10%以上;红蜘蛛棉苗有害株率为10%以上;2代、3代棉铃虫百株幼虫达到8头以上 , 就要开始防治 。
1.1 农业措施
(1)定苗和整枝时将拔下的棉苗和打掉的赘芽等 , 带出田外焚烧或掩埋处理 , 压低害虫的虫口密度 。
(2)及时灭茬、除草、中耕 , 以破坏虫蛹和幼虫 , 减轻发生基数 。
(3)合理施肥 , 及时浇水 , 提高棉花自身的抗虫水平 。
1.2 药物拌种
药物拌种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蚜、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多种地上害虫 , 而且还能兼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可选用5%甲拌磷水剂或40%甲胺磷水剂拌种 , 并进行包衣 , 效果更好 。
1.3 药物防治
棉花苗期、蕾期以防治蚜虫和红蜘蛛为主 , 兼治棉铃虫 。在生物防治不能控制其为害时 , 就要当机立断 , 进行药防 , 发现一片防一片 , 切记大面积用药 , 以防蚜虫反弹 。
对棉铃虫的防治 , 应尽量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赛丹、硫丹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 既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 , 又能减少用药、降低生产成本 , 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对蚜虫的防治采用赛丹、硫丹、40%久效磷、50%甲胺磷7~10倍液涂茎或100倍液滴心 , 或用蚜灭净等专杀蚜虫的农药进行点片挑治 。
对红蜘蛛的防治 , 采用螨园净、螨危、克螨特等专杀螨类害虫的农药进行防治 , 因红蜘蛛在棉花叶背面危害 , 防治有一定难度 , 所以在防治时药液一定要把叶片打透 , 并且要连打3遍以上 , 对特别严重的棉田 , 可采用3911进行随水滴灌 , 效果不错 。
2、花铃期害虫的防治
棉花花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 此期棉株自身的补偿能力已经变弱 , 蕾铃损失量的多少与产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害虫防治的好坏 , 对产量影响很大 。这一时期的主要害虫有伏蚜、红蜘蛛和3代、4代棉铃虫等 , 且常混合发生 。
在搞好虫情测报的基础上 , 根据害虫的实际发生情况和天敌的消长规律 ,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 。3代棉铃虫发生期以药防为主 , 4代棉铃虫发生期为生防与药防相结合 。
2.1 农业措施
主要是结合整枝 , 把打下的顶心、边心、赘芽等带出田外焚烧或掩埋处理 , 既可带出部分害虫、压低虫口密度、减少害虫的食源 , 又可降低蕾铃受害率和越冬虫量 。
2.2 生物防治
在8月中下旬以后 , 要注意协调好生防与药防的关系 , 在天敌能够控制危害的情况下 , 尽量推迟药防时间 , 减少施药量 , 或选用对天敌伤害较轻的赛丹、硫丹等农药防治 , 尽量保护天敌 , 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 , 增加天敌的越冬虫量 。
2.3 药物防治
6月下旬和7月上旬是2代棉铃虫发生期 , 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 , 采取点片化防 , 不普防 。药防时 , 选用对天敌伤害较轻的赛丹或硫丹进行防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