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简介资料,赵充国缓行讨贼,赵充国屯田事迹


赵充国简介资料,赵充国缓行讨贼,赵充国屯田事迹

文章插图
赵充国传《赵充国传》出自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史书《汉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汉至新朝王莽年间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详尽史书 。而《赵充传》则是西汉时期著名大将赵充国生平事迹的篇章,全篇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是一篇可以充分了解赵充国的重要史料和典籍 。
 
赵充国,生于公元前137年,子翁孙,原本是陇西上邽即现今的甘肃天水人,之后迁居到了现在的青海西宁一带 。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将,善谋略,因为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在汉武帝时期曾经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他仅仅率领七百兵士就突破了匈奴人的重重包围,可见他的勇猛和智慧 。随后又打过大大小小很多次仗,几乎都取得了大胜 。赵充国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骑兵,之后因为才能突出,尤其精于骑马射箭而被提拔担任羽林卫士的职位 。除此之外,他对兵法也颇有兴趣,闲暇之余只要一有空就会去阅读兵书 。赵充国因为才能突出很快就得到升迁,在汉昭帝的时候已经担任了后将军和水衡都尉这样重要的官职 。在本始年间,赵充国曾担任蒲类将军,率军三万,从酒泉出发攻打匈奴 。原本他是和当时的少数民族乌孙一起抗击匈奴的,但是乌孙却先出发了,没有等他们的到来 。赵充国于是带着人马一直离开边塞有一千八百多里,在候山于匈奴相遇,在他的指挥下,汉军大败匈奴,杀死了几百人,同时俘虏牲畜七千多头,取得了一场大胜 。之后匈奴发兵十万准备大举进攻汉朝边境,结果他们一听到汉朝派赵充国来迎战,就放弃了这次行动,带兵离开了 。
赵充国将军很重视实践经验,有一次羌人入侵汉朝,当时的汉宣帝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并询问谁愿意前去迎敌,当时已经年近七十九岁的赵充国挺身而出 。汉宣帝问他要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要到边境亲自去看看才能确定人马 。这就是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来历 。
【赵充国简介资料,赵充国缓行讨贼,赵充国屯田事迹】他于前52年病逝,谥号为壮 。他一生为国为民,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名字注定和历史上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军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赵充国缓行讨贼赵充国,提起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在历史上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物 。相反,他是我国西汉一位杰出的将领和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打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仗,取得了多次大胜,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智谋超群,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 。在史书《汉书·赵充国传》中,有一个体现他的谋略的典故叫做“赵充国缓行讨贼” 。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他晚年的时候,是他率军攻打羌人期间发生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赵充国将军带着兵马到达了敌军先零羌所在的地方 。关于这个先零羌,它是古代羌人部落中的其中一支,它的实力非常强大,是西汉时期继研种羌之后最强大的部落 。因为他们在此地驻扎了很长的时间,因此在赵充国将军抵达的时候已经放松了警惕 。先零羌看到汉军的大部队之后,就丢掉了自己的车辆辎重,想要渡过湟水 。但是因为道路比较狭窄,敌军的行进速度也比较缓慢,因此赵充国便命令兵马悄悄地跟踪敌人 。
但是有下属提出应该和他们速战速决,这样的行进方式太慢了 。赵充国说道:“你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穷寇莫追’吗?我们缓慢地追赶他们,他们就会逃跑而不会回头,一旦我们追急了他们可能就会回头和我们决一死战 。”属下这才明白了他的用意 。敌人在渡河的时候就被淹死了数百人,另外加上投降和被杀的一共有五百多人,还俘获了马牛羊等牲畜十多万头,车辆四千对辆,可谓是大获全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