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是一种土传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 。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真菌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期之前和三叶期,发病后先出现发病中心,之后快速扩散蔓延,成片死亡,重者死苗50% 以上,多形成突疮状 。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 。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 。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水稻立枯病的防治:
1、苗床土壤调酸消毒 。苗床用营养土,按说明应用 。2、播种不要过密,以免产生弱苗:掌握播种量,是培育旱育秧壮苗的关键一环 。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两为宜,不能超过半斤 。如播种过密,秧苗瘦长,抗性减弱,易感立枯病,而壮苗则抗性较强,不易感染立枯病 。3、药剂防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最易发生立枯病侵染死苗,可用黄秧快青每袋25克加水3—5公斤喷施66平方米,或用42%立枯一次净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也可以用35%枯必净或42%立枯一次净在发病初期每袋40克兑水10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隔5-7天再喷1次,连喷2次 。4、克服低温,以免诱发立枯病:播种至出苗以保温为主;一叶一心时以控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一叶一心时,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半开膜,阴天中午开膜1-2小时,雨天打开膜换气,但膜内温度不能低于12℃,否则易诱发立枯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