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迷“局”—破解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密码

【跳出迷“局”—破解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密码】进入冬季的北京天气有些阴冷,而中关村各个电子城依然热闹异常 。这里的日平均客流量以万人计,各种电子商品琳琅满目 。在标有“无线网络”字样的商户前,也不时有人询问产品信息 。中关村在线网站早在2005年就在ZDC分析报告中提到:“(低端)路由器行业正在将重心转移至迅速升温的无线网络 。以目前的市场状态来看,在一、二级城市,无线网络产品替代有线网络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
然而,用户虽然表现出对无线产品的青睐,但对于无线技术却仍处于朦胧状态 。不少和用户直接打交道的经销商对此也一知半解,无法给前来购买产品的用户以指导 。在几家商户四周,采访人员随机采访了几位用户,发现他们对无线产品的迷惑主要集中在性能延伸技术和辐射等问题上 。本文试图跟随用户的迷惑揭开隐藏在无线产品背后的技术密码 。
上篇:“几个格子”背后的玄机
问题:对于WLAN产品的性能延伸技术是否了解?
李小姐(学生):自己家里用的话,只要不掉线就足够了,其他的就无所谓了 。
胡先生(某企业IT人员):大概了解技术原理,但实际效果没测试过……
用户对这个问题有所迷惑并不意外 。实际上,很多无线产品的说明书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当“域展”、“速展”、“RangeMax”、“MIMO”出现在产品包装上时,也许这些技术名词相对于其他产品说明而言,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然而,太专业的技术名词也会让用户一头雾水,反而不一定买账 。前来购买无线路由器和网卡的刘先生对采访人员这样说:“对于这类技术肯定是相信的,但它们不一定实用 。对我来说,选择无线网络产品一看实际需求;二看产品的稳定性 。倒不会因为某个非凡的技术选择该产品 。”这种观点其实是代表了不少用户的真实想法,甚至有个别商家认为厂商的性能延伸技术只是“一个卖点而已”,不会有什么实质效果 。
的确,对于无线产品来说,没有什么比稳定性更重要了 。用户在由有线方式转向无线网络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使用惯性,以有线的标准要求网络的稳定性 。反映在产品界面,该指标无非就是标识信号强度的那“几个格子”,它们最直观地告诉用户该产品的性能 。而在这“几个格子”的背后,却暗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密码……
性能密码:接收灵敏度
“判定一款产品的性能怎么样,不能只看市场宣传,或者通过什么新鲜的技术名词 。从技术规格上讲,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才是最实在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水平 。” D-Link中国区产品总部总经理陈奇岩这样对采访人员说 。同时,TP-LINK公司产品部涂经理的观点也认为,就无线产品来讲,最重要的技术规格参数一定是接收灵敏度 。
为什么说这个参数决定了无线产品的性能呢?所谓接收灵敏度,通俗地讲就是接收端所能接收到的最弱信号值 。随着距离的增加,无线电波信号能量会迅速衰减 。提高接收灵敏度,就是要让无线设备在更远的距离和更弱的信号条件下还能够成功接收到信号 。
陈经理介绍了无线产品增加传输距离的两种方式——加大功率和提高接收灵敏度 。一般而言,通过直接增加发射功率提升产品性能是最轻易的方法,但是厂商通常都不会采用 。因为一方面,信息产业部无线治理局对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有严格规定;另一方面,功率太大轻易造成产品过热的问题 。而且,通过配备高增益天线,或者使用定向天线以集中电磁波的能量,都可以间接实现增加发射功率的目的 。而对于第二种方式,从技术上来说,产品接收灵敏度的参数基本是由无线芯片确定的 。目前,生产无线芯片的厂商只有Atheros、Broadcom、Marvell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各个厂商产品的相关参数相差不多 。芯片出厂后,设备厂商只能从设计方面加以改进 。例如PCB布线、零配件材质、电源、天线、信号干扰等工序上提升产品的杂讯抑制水平,从而相对提高接收灵敏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