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与软交换的引入

摘要:首先介绍了软交换的定义、软交换提出的背景及其市场驱动,然后分析了运营商所关注的软交换内容和运营商采用软交换时可考虑采取的措施,最后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采用软交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目前,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逐渐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和个人化时代 。作为传统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软交换技术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关注 。
一、概 述
1.软交换的定义
软交换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其软件系统不但独立于所控制的硬件,而且与自身所运行的平台无关 。它依靠各种协议的互通来接入各种类型的设备,与业务控制点(SCP)配合继续已有业务,并答应用户对系统进行编程以创建新的业务,从而使得业务提供商和第三方独立软件商可以真正地参与业务的开发和提供,有力地推动现有通信网络的融合与演进 。
按照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的定义,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
2.软交换提出的背景
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 。在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均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中 。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具体规范 。
由于交换机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型号各异,交换机的原理、结构、设计方法和软件都各不相同,每增加一种新业务,就必须对网络中所有交换机的软件进行修改,因此涉及的面和工作量都很大 。有些交换机还因为设计上的局限性,仅修改软件无法实现新业务,即便能够实现,也存在着费用高、周期长、可靠性差等问题,所以新业务的推广进程非常缓慢 。
为了加快新业务的开发和推广,运营商引入了智能网 。但是,由于智能网仍然建立在电路交换网络之上,因此业务和交换的分离是不彻底的;同时,其接入和控制功能也没有分离,不便于设备在多种网络融合时的综合接入;而且智能网的业务生成环境(SCE)是依靠独立于业务的模块(SIB)来实现的,SIB又与复杂的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密切相关,不利于第三方应用商大规模参与,无法方便、快捷地生成新业务 。因此,软交换应运而生,通过借鉴智能网中业务与交换相分离的思想,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 。
3.软交换的市场驱动
由于软交换的目标是基于类似智能网体系结构中的“业务与交换相分离”的核心思想,在包交换网络中提供增值业务的体系结构,使第三方(增值业务提供商)能够灵活地提供增值业务因此,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不但使得运营商能够在现网上更快更有效地提供各种满足不同用户群需求的增值业务,还能带动网络运营商运营利润的增长和设备制造厂商销售利润的增长 。
目前,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运营商已在现有网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不断优化现有网络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采用已有的非凡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有可能使网络更加合理化并节省开支,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运营商在组建网络时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并考虑整个网络平台的完整性、可扩展性和平滑过渡等相关因素,所以应该采用既能保留现有需要又能满足将来业务需求的技术来组建和运营网络,否则会出现新增设备的确满足了现有和短时期的需求,但对整个平台的扩容带来了较多麻烦和困难等问题 。

推荐阅读